简介
《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中国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前的三国时期(约公元184年—280年)的历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分为《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
作者与成书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曾任蜀汉观阁令史,蜀亡后入晋为官。他广泛搜集史料,以简练严谨的笔法编撰《三国志》,成为“前四史”之一,是中国古代正史中记载三国时代的核心文献。
内容结构
《三国志》以国别分卷,分别记录魏、蜀、吴三国的重要人物与事件。其体例仿照《史记》与《汉书》,以纪传为主,无表志。书中通过帝王本纪与群臣列传,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军事斗争与人物风采。
历史价值
作为官方正史,《三国志》以史料翔实、叙事简明著称。虽因史料来源与作者立场存在一定的偏颇,但仍是研究三国历史最权威的原始文献之一。后世裴松之为其作注,补充了大量史料,极大丰富了原书内容。
与《三国演义》的区别
需注意,《三国志》为历史著作,注重史实记载;而《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的历史小说,情节多有虚构与艺术加工。两者性质不同,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