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是学术旅程的重要环节。然而,许多学生在撰写致谢时面临一个常见问题:如何避免重复率过高?本文将提供实用建议,帮助你写出真诚、独特且重复率低的论文致谢。
为什么致谢部分也会查重?
现代论文查重系统(如知网、维普、Turnitin等)不仅检测正文内容,通常也会对包括致谢在内的全文进行查重。虽然各学校对致谢部分的重复率要求不同,但过高的重复率仍可能影响论文的整体评价。
提示: 致谢部分的查重标准通常比正文宽松,但建议控制在10%-15%以下为宜。
致谢重复率高的常见原因
- 模板化语言: 过度使用"衷心感谢"、"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等套话
- 网络范文抄袭: 直接复制他人致谢内容或大段借鉴
- 格式雷同: 按固定顺序感谢导师、家人、朋友,缺乏个性化
- 陈词滥调: 使用"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等过度使用的文学表达
降低致谢重复率的五大技巧
1. 从个人经历出发
回忆你研究过程中真实的经历和感受。具体描述:
- 导师给予的具体指导(如某次关键讨论、修改意见)
- 实验或调研中遇到的困难及谁提供了帮助
- 写作过程中最艰难的时刻和获得的支持
避免:"感谢我的导师张教授对我的悉心指导。"
推荐:"特别感谢张教授在第三章模型构建遇到瓶颈时,连续两周每周三次的深夜讨论,您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受益终生。"
推荐:"特别感谢张教授在第三章模型构建遇到瓶颈时,连续两周每周三次的深夜讨论,您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受益终生。"
2. 使用个性化语言
用你自己的语言风格表达感谢,避免千篇一律的官方用语。
避免:"感谢实验室的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的帮助。"
推荐:"记得数据收集最紧张的那个月,王磊主动帮我完成了200份问卷的发放,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我永远铭记。"
推荐:"记得数据收集最紧张的那个月,王磊主动帮我完成了200份问卷的发放,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我永远铭记。"
3. 结构创新
打破"导师→家人→朋友→学校"的固定模式,可以按:
- 时间顺序: 从开题到答辩的各个阶段感谢不同的人
- 情感深度: 将最重要、最想感谢的人放在最突出位置
- 事件导向: 围绕几个关键事件组织感谢内容
4. 控制引用比例
如果参考了范文,确保:
- 仅借鉴思路,不复制句子
- 每段内容都有自己的独特表达
- 引用他人表达时不超过整段的20%
5. 适当使用口语化表达
致谢是论文中相对自由的部分,可以适度使用口语化但得体的表达:
"谢谢室友们在我熬夜写论文时默默调低游戏音量,你们的'无声支持'比任何鼓励都珍贵。"
需要避免的雷区
- 过度煽情或使用网络流行语
- 提及与学术无关的私人情感
- 感谢过于具体的人名职务(除非获得许可)
- 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检查与修改建议
完成初稿后,使用以下方法检查:
- 使用查重工具进行预检测
- 将致谢内容复制到搜索引擎,检查是否有高度相似文本
- 请同学或朋友阅读,看是否感觉"似曾相识"
- 重点修改重复率较高的段落,保留核心感谢内容,改变表达方式
最终建议: 最低重复率的致谢源于最真实的感受。用心回顾你的学术旅程,用真诚的语言表达感谢,这不仅是降低重复率的最佳方法,也是对帮助过你的人最真诚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