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有很大提升,采用了叠合式风扇的设计,加上正逆转气流组合,以及背部的出风口,应该是有很强大的散热表现,算是很不错的旗舰卡,至少温度方面有所保障。
想了解显卡各个型号直接的关系与定位,首写要知道,N卡型号的命名规则,从显卡的型号上就能直接推测出显卡的大概性能。如下我举几个例子:
上一代的“2系列”的DDDR3,N卡性能从低到高的划分,低端GT210至GT240,中端偏低GT250,中端偏高GTX260,注意这里260就变成了GTX不是GT,在往上高端偏下GTX270,高端旗舰GTX280。
上一代的“4系列”的DDDR5,N卡性能从低到高的划分,低端GT410至GT440,中端偏低GT450,中端偏高GTX460,注意这里460就变成了GTX不是GT,在往上高端偏下GTX470,高端旗舰GTX480。
上一代的“5系列”的DDDR5,N卡性能从低到高的划分,低端GT510至GT540,中端偏低GT550,中端偏高GTX560,注意这里560就变成了GTX不是GT,在往上高端偏下GTX570,高端旗舰GT580。
上一代的“6系列”的DDDR5,N卡性能从低到高的划分,低端GT610至GT640,中端偏低GT650,中端偏高GTX660,注意这里660就变成了GTX不是GT,在往上高端偏下GTX670,高端旗舰GT680。
上一代的“7系列”的DDDR5,N卡性能从低到高的划分,低端GT710至GT740,中端偏低GT750,中端偏高GTX760,注意这里760就变成了GTX不是GT,在往上高端偏下GTX770,高端旗舰GT780。
上一代的“9系列”的DDDR5,N卡性能从低到高的划分,低端GT910至GT940,中端偏低GT950,中端偏高GTX960,注意这里960就变成了GTX也不是GT,在往上高端偏下GTX970,高端旗舰GT980。
新一代的“10系列”的DDDR5,N卡性能从低到高的划分,低端GT1030,中端偏低GT1050,中端偏高GTX1060,注意这里1060就变成了GTX不是GT,在往上高端偏下GTX1070,高端旗舰GT1080。
新一代的“16系列”的DDDR5,N卡性能从低到高的划分的,注意这里都是GTX的,中端偏低GTX1650,中端偏高GTX1660。
新一代的“16系列”的“2代”用的是DDDR6(这里就开始出现DDR6的了哦),N卡性能从低到高的划分,注意这里都是GTX的,中端偏低GTX1650,中端偏高GTX1660。DDR6与DDR5的“16”系列从型号上无法区分,只能从显卡参数上查看区分。
新一代的“20系列”的DDDR6,N卡性能从低到高的划分,注意这里都是RTX的不是GTX了,所有型号都变成了RTX,中端偏高RTX2060,在往上高端偏下RTX2070,高端旗舰RTX2080。
总结:
1、看型号里是不是有“X”,没有X的都属于低端,有“X”的都属于中端或高端。
2、看型号里的数字,型号数字里有1至4就是低端,有5是中端偏下,有6是中端居中,有7是高端偏下,有8是高端旗舰,如果有9那就是旗舰中的旗舰,属于某些系列型号中的顶级显卡。
3、型号后面尾缀是“SE”是英伟达的简化版也就是削弱版本。尾缀是“OC”是品牌厂家自己修改过的版本不一定是削弱还是增强,具体要看参数。尾缀是“TI”是英伟达的加强版,尾缀是“SUPER”是英伟达的换马甲版。如果型号的前缀是“GTS”那就是“GT”的加强版。等等等等好多别的前缀或尾缀基本都是哥哥品牌厂家自己改动后外加的型号,都不是英伟达的版本。
4、结论:那么RTX 3080就应该是“30”系列里的高端旗舰显卡了,性能应该比上一代“20”系列的2080高10%至20%左右,而性能最高的应该是RTX 3080TI或RTX 3080SUPER,至于品牌那肯定是英伟达原装公版的最好了。
不超频的话700W金牌应该够了,保险一点上个800W,你带K的U应该会超频。
可以的,3080目前在4K分辨率下,能畅玩绝大部分的主流3A游戏。
AMD于2020年11月19日发布了RX6000系列显卡,采用RDNA2架构,首批次有:RX 6900XT、RX 6800XT和RX6800。
RX 6800XT练成了SAM功夫后,第一件事就是找RTX3080打架,结果对手眉框裂开自己也掉了颗牙。RX6800XT这时才想起,师傅早就说了,这项功夫十分特殊,必须要ZEN3的配合才能发挥出来。第二天,RX6800XT找到ZEN3,让其到现场呐喊助威,果然以计点的方式取得胜利。
从上图,能看到RDNA2的提升主要有三点:
1、GPU频率提升,相比RDNA1,同功耗下频率提升幅度达到30%。RX5700的核心频率最大只有1905MHz,6800XT可达到2250MHz。
2、增加了光线加速器,支持微软DX12U。
3、创新的infinity cache无限缓存技术,提升等效显存带宽,降低了功耗。
另外,还有RDNA2还有一项黑科技——SAM(Smart Access Memory),智能寻址显存技术。这是一门十分特殊的功夫。以前有个传说,AMD CPU配AMD显卡,性能会更高,所谓“3A”平台性能有加成,实际上纯属信仰。没想到,AMD这次玩真的了,当【锐龙5000系列CPU+X570/B550主板+RX6000系列显卡】三剑合一,能开启智能寻址显存技术(SAM),官宣会带来平均6%的游戏性能提升。
读图提示:RX6000采用“SAM OFF”排序。
注:AMD官宣SAM平均有6%提升,这个数据是根据其指定的5款游戏提升的平均值。SAM对多数游戏有效,但“疗效显著”的数量还不多,站长认为,对于综合理论实力,用4%这个数值比较合适。 如果您选择“3A平台(锐龙5000系列CPU+X570/B550主板+RX6000系列显卡),那么RX6000系列显卡的排序要往上提升4%,RX6800XT位置将比RTX3080略高。
天梯图排序算法要与时俱进
显卡性能排序的主要依据是3DAMRK测试,为方便阅读,下文对一些专业词语采用简写——
FSE: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反映显卡在2K分辨率下,DX11游戏的性能。
TS:3DMARK Time Spy,反映显卡在2K分辨率下,DX12游戏的性能。
PR:3DMark Port Royal,光线追踪基准测试。
由于1080P已经不足以体现高端显卡的差异,同时4K电竞显示器用户十分稀少,因此,在V6.0以前,高端显卡采用【FSE+TS】对比法,此时DX11性能占大部分权重,到了V6.0改为【FSE+TS各占50%权重】。
AMD RNDA2显卡增加光线加速器,支持DX12的3A大作越来越多,相应地,在天梯排序的时候也会酌情考虑这一因素,V6.1版本调整为【FSE占30%,TS占60%,PR占10%】,站长为其取了一个名字,称为“361对比法”。排序算法的与时俱进,导致了天梯图必定是“混血版”,不同时代的显卡处于同一张图中,他们的排序规则是不同的。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E6%8A%80%E5%98%89%E5%A4%A7%E9%9B%953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