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思维导图如下:
思维导图大纲:
1. 三位数乘两位数
1.1. 笔算
1.1.1. 用2位数个位上的数乘3位数,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
1.1.2. 用2位数十位上的数乘3位数,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1.1.3. 将两次相乘所得的积相加。
1.2. 特殊情况
1.2.1. 因数中间带有0
1.2.1.1. 0不能漏乘
1.2.1.2. 乘完加上进位的数。
1.2.1.3. 无进位时写0。
1.2.2. 因数末尾带有0
1.2.2.1.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1.2.2.2. 因数有几个0结果就填几个0。
1.3. 常见数量关系
1.3.1. 总价问题
1.3.1.1. 单价×数量=总价。
1.3.2. 路程问题
1.3.2.1. 速度×时间=路程。
1.4. 积的变化规律
1.4.1.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同样的倍数(0除外),积不变。
1.4.2. 当两个因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时,积就乘或除两次该数。
如图:
1、个位数相乘(满十进位)。
2、个位与十位交叉相乘,积相加(满十进位)。
3、个位与百位相乘,加上十位与十位相乘的数(满十进位)。
4、十位与百位相乘,再加进位数。
注意,第2、3、4步,不要忘了加上一步的进位数。答案的书写方向为从低位到高位。
相关内容:
依然以392×67为例,详细演示一遍解答步骤。
第一步 个位数相乘(满十进位)。
两个数的个位分别为2和7 ,2×7=14 ,在答案的最低位写4 ,进位数为1。
第二步 个位与十位交叉相乘,积相加(满十进位)。
两个数的十位分别为9和6 ,个位分别为2和7 ,交叉相乘为9×7和2×6 ,再加上上一步的。
进位数,这一步的计算为。
9×7+2×6+1=76 在答案上写上6 ,向前进7。
第三步 个位与百位相乘,加上十位与十位相乘的数(满十进位)。
两个数的百位与个位分别为3和7,十位分别为9和6 ,用它们的积相加,再加上上一步的进位数。
3×7+9×6+7=82 在答案上写上2 ,向前进8。
第四步 十位与百位相乘,再加进位数。
两个数的百位与十位分别为3和6,它们的积再加上上一步的进位数。
3×6+8=26 至此解答完毕,最终答案为26264。
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于小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正式出现,帮助学生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乘法知识。
以往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笔记,想必不少小伙伴会以直接摘抄整段知识点的形式做笔记。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利用其发散特点有逻辑的制作笔记。下面分享三位数乘两位数思维导图,教大家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内容。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梳理
由于小学数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形成良好的数感;与一些简单的案例或实践相结合,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不会有过于深入的知识内容。因此在梳理时简单将逻辑梳理至导图即可。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中,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常见数量关系以及带有0的特殊情况等内容。
模板任意门:三位数乘两位数思维导图。

当然了,除了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梳理知识内容外,还可以用于制作教学备课等。可以参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思维导图”了解哟!
二、三位数乘两位数思维导图怎么画。
当我们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内容梳理完毕后,其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也变得简单起来。可以简单梳理为以下四步:
1、通过迅捷画图创建思维导图并进入编辑页面;
2、将知识内容填充至节点,并利用层级体现逻辑关系;
3、利用主题、样式、插入素材等编辑功能完善导图内容;
4、将制作好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思维导图导出为png、svg、json等格式。

三、用什么工具制作思维导图
由于每个人所使用的设备存在差异,迅捷画图为方便小伙伴们梳理知识内容,开发了Mac、Windows、Android与Web四种制图版本供以编辑,可结合自身常用设备进行制图,且不同平台账号的导图数据是相同的,方便查阅内容。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思维导图大纲。
1. 三位数乘两位数
1.1. 笔算
1.1.1. 用2位数个位上的数乘3位数,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
1.1.2. 用2位数十位上的数乘3位数,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1.1.3. 将两次相乘所得的积相加。
1.2. 特殊情况
1.2.1. 因数中间带有0
1.2.1.1. 0不能漏乘
1.2.1.2. 乘完加上进位的数。
1.2.1.3. 无进位时写0。
1.2.2. 因数末尾带有0
1.2.2.1.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1.2.2.2. 因数有几个0结果就填几个0。
1.3. 常见数量关系
1.3.1. 总价问题
1.3.1.1. 单价×数量=总价。
1.3.2. 路程问题
1.3.2.1. 速度×时间=路程。
1.4. 积的变化规律
1.4.1.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同样的倍数(0除外),积不变。
1.4.2. 当两个因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时,积就乘或除两次该数。
上一篇:鱼骨图分析法讲解,简单使用。
1、通过迅捷画图创建思维导图并进入编辑页面。
2、将知识内容填充至节点,并利用层级体现逻辑关系。
3、利用主题、样式、插入素材等编辑功能完善导图内容。
4、将制作好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思维导图导出为png、svg、json等格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1~8内容如下:
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 个 、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是计数单位没有“位”字,而数位有“位”字。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大数的读法: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每一级的读法都和个级一样,亿级加“亿”字,万级加“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每一级中间的“0”,都读一个。
大数的写法①、找“万”字和“亿”字。②、从最高级写起。③、写完最高级后,剩下的每级写够四位,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用“0”来占位。
比较大小的方法: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一样,就看最高位,最高位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就看右一位,以此类推。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去掉末尾的四个0,改成一个万字。
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去掉末尾的八个0,改成一个亿字。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如果要求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看千位,如果要求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则看千万位,最后用 “万”或者“亿”字作单位。
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大于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 “四舍五入”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表示物体个数的数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一位数是1。
二、角的度量
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无数条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数线段(数角)的方法:总段数=最小段数加到1 。
射线条数:一端延长=点数 两端延长=点数×2 。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少是四位数,最多是五位数。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验算的方法: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看积是不是与上一次相等。
物体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叫做它的速度。可以写成如60千米/时等形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积不变。
四、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被除数一位不够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以此类推。
每一步所得的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
哪一位上不够除的就在那一位上添0,注意余数所占的数位。
除法变化规律:商和除数不变,其他两个同大同小;被除数不变其他两个一大一小.。
五、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地底。
梯形中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腰。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或易变性。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应的底和高。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不一定还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四个内角和是360度,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对边也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