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林,学名甲氟膦酸异丙酯,国外代号为GB。它是无色、易流动的液体,有微弱的水果香味。其爆炸稳定性大大优于塔崩,毒性比塔崩高3~4倍。由于它的沸点低,挥发度高,极易造成战场杀伤浓度,但持续时间短,属于暂时性毒剂。沙林主要通过呼吸道中毒,在浓度为0.2~2微克/升染毒空气中,暴露5分钟即可引起轻度中毒,产生瞳孔缩小、呼吸困难、出汗、流涎等症状,可丧失战斗力4~5天。作用15分钟以上即可致死。当浓度达到5~10微克/升,暴露5分钟即可引起中毒以至死亡。
沙林是由施拉德博士发现的。1939年,施拉德博士在德国军方为他提供的当时最先进的实验室里,开始研究含有一个碳磷键(C—P)的含氟化合物,结果发现了比塔崩(博士合成的一种杀虫剂,被德军用作化学武器)毒性更高的甲氟膦酸异丙酯。施拉德博士给它命名为“沙林”(Sarin),这是以参加这种毒剂研制的四个关键人物名字的开头大写字母组合而成的。博士认为这一化合物作为军用毒剂的潜力非常之大,于是立即把它送往军械部化学战局进行鉴定,并很快开始了发展工作。但在组织这一毒剂的生产中遇到很大困难。原因是合成毒剂的最后一步总是避不开使用氢氟酸进行氟化,而进行氟化处理就必须解决腐蚀问题。因而在施道潘和蒙斯特的毒剂工厂都使用了石英和银一类的耐腐蚀材料。后来终于研究出了一个比较满意的过程,并于1943年9月在法尔肯哈根开始建立一座大规模生产厂。但在苏军向德国本土大举进攻时,该厂尚未建成投产。故到二战结束时,实际上只生产了少量的沙林。
沙林,学名甲氟膦酸异丙酯,英文名称Sarin,可以麻痹人的中枢神经?化学式:(CH3)2CHOOPF(CH3),它是常用的军用毒剂,按伤害作用分类为神经性毒剂?。
沙林与塔崩?梭曼?维埃克斯(VX)同属于神经性毒剂,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和眼结膜侵入人体,即使吸入少量数分钟之内也可致人死地?。
常温状态:纯品为无色水样液体?。
颜色:工业品呈淡黄或黄棕色?
气味:纯的沙林无味,含杂质的沙林有苹果香味?。
溶解度:可与水及多种有机溶剂互溶?。
水解作用:慢,生成HF和无毒残留物,加碱和煮沸加快水解?。
战争使用状态:蒸气态或气液滴态?。
其他性状:易挥发,靠自然蒸发就可以达到战斗浓度;150℃以上会明显分解?。
沙林可以通过呼吸道或皮肤黏膜侵入人体,杀伤力极强,一旦散发出来,可以使1.2公里范围内的人死亡和受伤?它分液态和气态两种形式,一滴针眼大小的沙林毒气液体就能导致一名成人很快死亡?中毒后表现为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和剧烈抽搐等,严重的数分钟内死亡?。
沙林属于剧毒品
沙林,又叫沙林毒气,学名甲氟膦酸异丙酯,英文名称Sarin,可以麻痹人的中枢神经。化学式:(CH3)2CHOOPF(CH3) ,它是常用的军用毒剂,按伤害作用分类为神经性毒剂。
人体在吸入55~100(毫克·分钟/立方米)的沙林后(或皮肤接触1.7克),在1~15分钟之内便会死亡,死前会出现抽搐、口吐白沫和视力模糊等症状;低浓度下(0.0005mg/L)暴露在沙林气溶胶2分钟内,便会引起瞳孔缩小、在暗处视力困难、胸部紧塞、头痛、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而且这些毒性会在体内累积,如果更大浓度时会使人晕眩、焦虑、心智损伤、肌肉痉挛、呼吸困难,最后导致死亡。
一般说来,沙林是可以通过呼吸或透过皮肤和眼结膜侵入人体,对体内的酶起阻碍作用,从而破坏神经系统。受其侵袭后,会出现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支气管缩小和剧烈抽搐等症状,严重时几分钟内会窒息而死,须立即使用阿托品、肟等进行治疗和进行人工呼吸方能有救。但是,事后这种毒气还可能对神经、大脑和肝脏造成损伤。
沙林,学名甲氟膦酸异丙酯,英文名称Sarin,可以麻痹人的中枢神经。化学式:(CH3)2CHOOPF(CH3),它是常用的军用毒剂,按伤害作用分类为神经性毒剂。
沙林与塔崩、梭曼、维埃克斯(VX)同属于神经性毒剂,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和眼结膜侵入人体,即使吸入少量数分钟之内也可致人死地。
沙林毒气的杀伤力是超乎一般人想象的,在接触沙林毒气之后。人如果没有即使得到救治,会在几分钟内窒息而系。
沙林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剧毒化合物,又叫沙林毒气,是德国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发的一种致命神经毒气,直接麻痹人的中枢神经。沙林毒气可以通过呼吸道或皮肤黏膜侵入人体,杀伤力极强,可以使1.2公里范围内的人死亡和受伤。沙林毒气分液态和气态两种形式,一滴针眼大小的沙林毒气液体就能导致一名成人很快死亡,属于世界十大致命毒药。在常温状态下,沙林极易挥发,靠自然蒸发就可以达到致命浓度。中毒后表现为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和剧烈抽搐等,严重的数分钟内死亡。
德国因为在一战中就有使用毒气弹的经历。导致有很多人认为沙林是二战中希特勒旗下研究人员研制出来的化学武器。其实是在研制杀虫剂的过程中,德国化学家意外地从纯化杀虫剂中分离出一种有毒气体,这种气体无色,有微弱的水果香味,易挥发,散入空气中后,很容易通过人的呼吸道和皮肤粘膜进入人体,然后引起人的中枢神经麻痹,从而快速导致人的死亡。因为是施拉德、安布罗斯、吕第格、范•德尔•林德4人共同发现的,所以这种毒气以上述4人名字中的5个字母命名为“沙林”(Sarin)。
纳粹分子在听说了这种毒气后马上就意识到它在军事上的应用价值,于是开始投入生产,制造出沙林毒气弹。不过即使是1944年德国纳粹在与盟军的交战过程中,希特勒也因为顾虑最终没有同意对盟军使用沙林毒气。也就是说,二战之前沙林毒气并没有直接用于战争。
当后来沙林毒气被应用于战争后,人们很快意识到了这一武器的危险性。国际社会上很快出现了禁止神经毒气的呼声。不过在1995年的时候,在日本还是产生了一场因沙林毒气引起的恐怖袭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