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是《说文解字》的一个术语,表示一个字的意符,比如上面的“从一从兀”,表示一、兀都是元的意符,也就是说“元”字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含义与“一”“兀”有关联,当然这个“元”字的说解释受到当时条件的局限,并不可靠。《说文解字》在注释会意字的时候采用“从某从某”的格式,表示这个字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含义与构成这个字的几个部件相关。还可以看到一种是“从某某声”,这种就是形声字,“从某”表示意符,“某声”表示声符,这个应该很好懂。还有一种是“从某从某,某亦声”,这种字称为会意兼形声,比如“娶”的说解就是“从女从取,取亦声”,就是说“取”既与意义有关,又与读音有关。
说得比较简单,不知道你明白了没有。
从意的解释
犹 遂意 ,如愿;随从己意。《汉书·王莽传中》:“苇然闵 汉氏 之终不可济,斖斖在 左右 之不得从意,为之三夜不御寝,三日不御食。” 颜师古 注:“言欲助 汉 室而迫天命,不得从其本意也。” 晋 王羲之 《农敬亲帖》之三:“情事不得从意,可叹可叹!” 唐 张怀瓘 《书议》:“临事制宜,从意适便。”
词语分解
从的解释 从 (从) ó 依顺:顺从。盲从。 从善如流 。 采取,按照:从优。 跟随:愿从其后。 跟随的人:侍从。仆从。 参与 :从业。从政。投笔 从戎 。 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 次要 的:主从。从犯。 宗族中次于 意的解释 意 ì 心思:意思。意见。 意义 。意味。 意念 。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 自觉 努力 的心理 状态 )。 注意 。 同意 。意在笔先。意在言外。 心愿,愿望: 意愿 。 愿意 。意向。 意图 。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或事。
相听也。从二人。凡从之属皆从从。疾容切。
随行也。从辵从,从亦声。慈用切。
『说文解字注』
(从)相听也。听者、聆也。引伸为相许之偁。言部曰。许、听也。按从者今之从字。从行而从废矣。周礼司仪。客?拜辱於朝。陆德明本如此。许书凡云从某。大徐作从。小徐作从。江氏声曰。作从者是也。以类相与曰从。从二人。疾容切。九部。以今音言之。从亦可去声。凡从之属皆从从。
● 从
cóng
1. 依顺:顺~。盲~。~善如流。
2. 采取,按照:~优。
3. 跟随:愿~其后。
4. 跟随的人:侍~。仆~。
5. 参与:~业。~政。投笔~戎。
6. 由,自:~古至今。~我做起。
7. 次要的:主~。~犯。
8.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9.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10. 姓。
● 从
zòng
1. 古同“纵”,竖,直。
2. 古同“纵”,放任。
cōng姓。从姓。其它含义zòng1、古同“纵”,竖,直。2、古同“纵”,放任。[1]3、古同“纵”,南北方向,也指合纵的盟约。《过秦论》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假字情况1、从通“纵”,《礼记·曲礼上》:“欲不可从。”南北为纵,东西为横。从即纵。2、从又通“踪”。《史记·聂政列传》:“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绝从”意谓消灭踪迹。古书中“从”还可作“南北”、“放纵”等解。【动词】cóng1、会意。甲骨文字形,像二人相从形。2、随行,跟随。従,随行也。——《说文》客从拜辱于朝。——《周礼·司仪》或从王事。——《易·坤》啬人不从。——《易·夏小正》从以孙子。——《诗经·邶风·击鼓》禽兽可羁而从之。——《淮南子·泛论》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宋·苏轼《超然台记》从(袁可立)问业者云集。――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又如:从龙(随从帝王创业开国);从学(跟随受学);从骑(骑马随从的人);从嫁(陪嫁的侍婢);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3、顺从;依从。不昭不从。——《左传·昭公十一年》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从祀先公。——《左传·定公八年》又如:从权(依从权宜之计);从时(顺合时宜);从允(答应,允许);从服(归附,顺从)。4、参与其事。故从事于道者。——《老子》。注:“为也。”又如:从戎(参军);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大多数为“从事”)。5、听从,取法。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明史·列传七十二》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6、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如:从严,一切从简。【介词】cóng自,由。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E4%BB%8E%E5%AD%97%E5%90%AB%E4%B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