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乘法知识梳理

问题描述: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知识点总结,以及小学三年级下册乘法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三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公式

三年级下册乘法知识梳理的相关图片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求归纳。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面南左为东,面北左为西,面东左为北,面西左为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做题时先标出东 南 西 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

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 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 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 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图的特点:有利于数据的比较,更容易分辨相同项目的区别。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第五单元 面 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 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 已知周长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

5、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7、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8、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归类: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砖、裁手帕等等)

2、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3、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求要用到的面积等于大面积减去小面积。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测量房间、菜园、教室、操场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为单位 。

6、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第六单元 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1月1日元旦节,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5月4日青年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季度: 一年分四季度,每3个月为一季度。

一、二、三月是 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 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 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 第四季度(有92天)。

平年上半年181天,闰年上半年182天,下半年都是184天。

4、求有多少个星期?用天数÷7。→ 如:31天 31÷7=4(个)……3(天)

平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① 一般用公历年份÷4,正好余数是0,就是闰年;

②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余数是0,就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闰年有:1200年,1600年,2000年,2400年;

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二)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转化为24时计时法: ①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时刻相同,去掉时刻前的时间限制词。 ②下午1时到晚上12时,时刻加上12,并去掉时刻前的时间限制词。 2、24时计时法转化为普通计时法: ①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在时间前加上凌晨、早上或上午等时间限制词。 ②13时到24时,用时刻减去12,再加下午、傍晚或晚上等时间限制词。 3、计算经过时间:用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时刻—时刻=时间段。

4、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天=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对齐小数点再相加、减。

3、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

4、小数读写法:① 读法→汉字形式;② 写法→阿拉伯数字。

5、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有顺序地组数、搭配连线,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的相关图片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除(包括有余数)。

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乘法

也可以被视为计算排列在矩形(整数)中的对象或查找其边长度给定的矩形的区域。 矩形的区域不取决于首先测量哪一侧,这说明了交换属性。 两种测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测量,例如,将矩形的两边的长度相乘给出其面积,这是尺寸分析的主题。

小学三年级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有哪些的相关图片

小学三年级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有哪些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可柯斯达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知识要点】:1、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有克、千克、吨。2、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3、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也叫公斤,千克用字母kg表示。1kg=1000g4、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字母t表示。1t=1000kg5、相邻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40个25千克的学生重1吨。5、1T=1000kg1kg=1000g.6、换算:单位相互换算的方法(1)把吨化成千克,千克化成克,是用吨数或千克数乘进率1000。(2)把千克化成吨,克化成千克,是用千克数或克数除以进率1000。口诀:小换大减三个0,大换小加三个0如:把克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吨去掉3个0,把吨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克加上3个0.7、重量的大小比较记忆: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应用】1、1枚2分硬币重1克;一袋食盐重500克,2袋食盐重1kg。1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50g,1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250g。2、5本数学书的重量大约是1kg。1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25kg,4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00kg,40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一头大象约重6吨。3、计算:1吨+3000千克=()吨,方法是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成统一的单位后在计算。注意:1㎏棉花和1㎏铁一样重。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要点】:(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1.口算: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时先计算0前。

三年级下册乘竖式要注意什么?的相关图片

三年级下册乘竖式要注意什么?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同一级运算时,从左往右。含有两级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由于有的计算题具有它自身的特征,这时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单,同时又不容易出错。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把两个小数合并成一个小数的运算/把两个分数合并成一个分数的运算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一个数乘纯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点知识有哪些

乘法竖式要注意如下三点: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满十进一.

举例子:

12 × 32  = 384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E4%B8%89%E5%B9%B4%E7%BA%A7%E4%B8%8B%E5%86%8C%E4%B9%98%E6%B3%95%E7%9F%A5%E8%AF%86%E6%A2%B3%E7%90%86.html

k5101,k5101是空调车么

k5101,k5101是空调车么

大界源,大界源生态休闲度假村 判决书

大界源,大界源生态休闲度假村 判决书

以奋斗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关于奋斗的中考作文满分作文

以奋斗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关于奋斗的中考作文满分作文

shoved-70

shoved-70

作文积累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作文积累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作文积累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作文积累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refrain,refrain是什么意思

refrain,refrain是什么意思

用一种动物写一个童话故事

用一种动物写一个童话故事

SLS2684-50

SLS2684-50

白上吹雪画师,白上吹雪的画师是谁

白上吹雪画师,白上吹雪的画师是谁

toolbox

too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