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志战略版》这款策略性极强的SLG手游中,各种伤害类型和减伤机制构成了战斗系统的核心。其中,“叛逃”作为一种持续伤害状态,常常被玩家误认为是“真实伤害(真伤)”。本文将从机制层面解析“叛逃”是否属于真伤,并探讨其与抵御、减伤等效果的关系。
什么是“叛逃”?
“叛逃”是一种由特定战法(如“轻勇飞燕”、“纵兵劫掠”等)施加的持续伤害状态。中“叛逃”的单位,会在接下来的几回合内,每回合结束时受到一次基于施加者武力或智力的伤害。该伤害为多段结算,通常持续2-3回合。
什么是“真实伤害”?
真实伤害(简称“真伤”)是一种无视防御、抵御、规避等减伤效果的伤害类型。例如,部分主动战法或指挥战法可造成真伤,这类伤害无法被“锋矢阵”的减伤或“藤甲兵”的物理减伤所减免。
“叛逃”是真实伤害吗?
根据游戏机制测试和官方资料,“叛逃”不属于真实伤害。它本质上是一种可被抵御的持续伤害。
关键点:如果敌方单位拥有“抵御”状态(如“抚辑军民”、“暂避其锋”等战法提供),则在获得抵御的回合内,不会受到“叛逃”伤害。这说明“叛逃”可以被正常减伤机制影响。
如何应对“叛逃”伤害?
由于“叛逃”可被抵御,因此构建阵容时可考虑以下策略:
- 为关键输出或前排武将携带提供“抵御”的战法。
- 使用控制类战法(如震慑、缴械)限制施加“叛逃”的敌方武将。
- 优先集火施加“叛逃”状态的敌方单位,打断其输出节奏。
总结
“叛逃”并非真实伤害,而是一种可被抵御的持续伤害。理解这一点有助于玩家更合理地搭配战法与阵容,避免因误解机制而导致战败。在高强度对战中,正确识别伤害类型是制定战术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