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早年隐居南阳隆中,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辅佐,提出《隆中对》战略构想,为蜀汉立国奠定基础。
他历任军师中郎将、丞相等职,主持蜀汉内政外交,南征孟获,五次北伐曹魏,致力于兴复汉室。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享年五十四岁,谥号“忠武侯”。
主要功绩
诸葛亮治蜀期间,推行法治,励精图治,发展农业与手工业,改善民族关系。他发明木牛流马以运粮草,改进连弩,展现卓越的工程技术才能。其廉洁奉公、鞠躬尽瘁的精神,深受后世敬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经典故事
诸葛亮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三顾茅庐体现刘备求贤若渴;草船借箭展现其神机妙算;七擒孟获彰显以德服人;空城计则成为心理战的经典案例。这些故事虽部分出自小说《三国演义》,但也反映出他在民间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后世尊其为智慧与忠诚的化身。杜甫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对其壮志未酬的深切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