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帆军的起源
锦帆军,又称“锦帆贼”,是汉末三国时期一支著名的水军力量。其最初由巴郡豪强甘宁组织而成,因战船悬挂锦缎为帆,故得名“锦帆军”。
据《三国志》记载,甘宁早年聚合一众少年,纵横江河湖海,劫掠商旅,令地方官府束手无策。虽被称为“贼”,但其部纪律严明,不扰平民,只取富户,因此在民间亦有“侠盗”之称。
—— 史料来源:《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归顺东吴
甘宁深知乱世之中,独木难支。后经周瑜、吕蒙推荐,甘宁率锦帆军投奔孙权。孙权大喜,称:“我得兴霸(甘宁字),如鱼得水也。”
锦帆军自此成为东吴水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员多为水性极佳的壮士,善于舟战、夜袭与突袭,成为长江水域一支令人畏惧的力量。
百骑劫曹营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屯兵濡须。甘宁献策:“可趁夜劫营,挫其锐气。”
孙权准许,甘宁亲率一百精锐,趁夜突入曹营,鼓噪大呼,斩敌数十,全身而退。此战令曹军惊扰,士气受挫,史称“百骑劫曹营”,成为三国军事史上的经典夜袭战例。
—— 见《资治通鉴·卷六十七》
历史评价
锦帆军虽起于草莽,却最终为国效力,体现了乱世中豪杰的抉择与担当。甘宁本人亦从“锦帆贼”转变为东吴名将,其勇猛果敢、知恩图报的形象深入人心。
后人评曰:“甘兴霸,江表之虎臣也。”锦帆军的故事,不仅是军事传奇,更是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交织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