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对“致谢”部分是否需要查重产生疑问。毕竟,致谢是表达感谢之情的段落,如果因为用词相似而被系统标红,似乎有些不合情理。那么,论文里的致谢部分到底会不会被查重系统检测呢?
核心结论: 大多数正规查重系统(如知网、维普、万方等)默认不将致谢部分纳入查重范围,但具体取决于学校或期刊的要求。
主流查重系统如何处理致谢?
知网(CNKI): 知网的查重系统通常会自动识别论文结构,将“致谢”、“参考文献”等特定章节排除在正文检测之外。但前提是这些部分有明确的标题(如“致谢”二字)且格式规范。
维普、万方: 与知网类似,这些系统也具备识别非正文部分的能力,致谢一般不会计入重复率统计。
Turnitin(国际常用): 可能会检测致谢部分,但因其数据库主要为学术文献,致谢内容通常不会与已有文献高度重复。
为什么致谢通常不查重?
1. 性质不同: 致谢属于个人情感表达,非学术性内容,不应以学术标准衡量其原创性。
2. 格式固定: 致谢有相对固定的表达方式(如“衷心感谢”、“谨向……致以谢意”),容易产生相似表述。
3. 避免误判: 若检测致谢,可能导致大量无意义的重复标记,干扰对核心学术内容的判断。
需要注意的特殊情况
尽管多数情况不查,但仍需注意:
• 学校/期刊特别要求: 某些单位可能要求全文查重,包括致谢。务必提前确认规定。
• 格式不规范: 如果“致谢”标题不明确或未分节,系统可能将其误判为正文而进行检测。
• 过度抄袭模板: 完全照搬网络上的致谢模板,尤其是大段文字雷同,即使系统不检测,也可能被人工评审发现并质疑学术态度。
给学生的建议
1. 遵循规范: 使用学校规定的论文格式,确保“致谢”标题清晰、独立成节。
2. 真诚表达: 致谢应体现个人真实情感和具体经历,避免使用千篇一律的套话。
3. 提前确认: 向导师或教务部门咨询本校查重的具体范围和要求。
4. 适度原创: 即使不查重,也建议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谢,展现学术诚信。
温馨提示: 虽然致谢通常不查重,但抄袭他人致谢内容(如直接复制同学或网络范文)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应坚决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