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致谢部分为何也会被查重?
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许多学生发现即使正文部分已经反复修改,查重率依然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往往忽略了论文中一个看似"安全"的部分——致谢。随着查重系统(如知网、维普、万方等)的不断升级,致谢部分也被纳入检测范围。本文将深入探讨致谢重复率高的原因,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致谢重复率高的主要原因
1. 模板化语言泛滥
许多学生在撰写致谢时,习惯性地参考网络上的"万能模板"或往届优秀论文,导致大量使用雷同的套话,如:
"本论文是在XX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n"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学识让我受益匪浅……"\n"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无条件的支持让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这些表达方式高度同质化,极易被系统识别为重复内容。
2. 固定格式与固定称谓
致谢部分通常有相对固定的结构(如先谢导师、再谢同学、最后谢家人)和固定称谓(如"尊敬的导师"、"亲爱的同窗"等),这些共性元素在大量论文中反复出现,形成系统性的重复。
3. 查重数据库的完善
现代查重系统不仅比对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还收录了大量已公开的学位论文。这意味着,前几届学生使用的致谢模板很可能已被系统收录,成为比对源。
降低致谢重复率的有效方法
核心原则: 真诚、具体、个性化。避免空话套话,用真实经历和感受代替通用模板。
1. 个性化表达,讲述真实故事
不要泛泛而谈"感谢导师的指导",而是具体描述导师如何帮助你:
- 可以提及导师在某个具体研究环节(如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给予的关键建议。
- 描述导师某次谈话如何启发了你的研究思路。
- 分享导师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予的具体支持。
2. 使用生活化语言
适当使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达,避免过于正式和刻板的书面语。例如:
- 将"本研究得以顺利完成"改为"终于把这篇论文写完了"。
- 将"受益匪浅"改为"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
3. 增加具体细节
提及具体的时间、地点、事件,这些细节是独一无二的,能有效降低重复率:
- "感谢实验室的张三和李四,在2023年冬天的连续加班中,我们一起解决了数据采集的难题。"
- "特别感谢王教授在2024年3月的学术会议上,对我研究方法的肯定,给了我继续深入研究的信心。"
4. 调整句式结构
即使表达相同的意思,也可以通过改变句式来降低重复率:
- 避免使用"感谢XXX,因为……"的固定句式。
- 尝试使用倒装句、强调句或分句来表达感激之情。
5. 适度创新结构
虽然致谢有基本结构,但可以在段落顺序或表达方式上做些创新,比如按时间顺序回顾求学经历,自然地穿插感谢对象。
示例:从模板化到个性化
模板化致谢(高重复率风险):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XXX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XXX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我向XXX教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个性化致谢(低重复率推荐):
"记得去年深秋的一个傍晚,当我为实验数据的异常结果而焦虑时,XXX教授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引导我重新审视实验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那次长达两小时的讨论,不仅帮我找到了问题所在,更让我深刻理解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这份耐心和智慧,是我求学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结语
论文致谢不仅是学术规范的要求,更是对求学旅程的一次温情回顾。与其担心重复率,不如将其视为一次真诚表达的机会。用心回忆那些帮助过你的人和事,用个性化的语言记录下真实的感动,这样的致谢不仅能通过查重,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记住:最独特的文字,永远来自最真实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