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有开必先德泽垂光世谱,
下联:克昌厥后孝贤长引家风。
有开必先:只要做事就争先
德泽:恩德。垂光:光芒俯射。
取自《书经》:克昌厥后:后世子孙兴旺发达。
上联意思:只要争先努力做事,让祖上恩德发扬光大,
下联意思:后世子孙兴旺发达,以仁孝贤德引领家风。
有开必先——只要做事就争先。
《太庙瑞芝颂》 宋 王炎
出自《太庙瑞芝颂》为宋代诗人王炎所作。意思是:对某人的赞誉,推崇好的德行,崇尚贤人。
原文如下:
宋绍天命,列圣重光。丕绪舄奕,施于无疆。少海日升,庆元五祀。渊默面南,格于天地。于穆清庙,玉芝呈瑞。蔓蔓其华,丽于丹楹。匪根斯殖,匪葩斯荣。和气融液,不春而生。其瑞维何,祖宗感喜。神孙致孝,孺慕无已。有开必先,产祥隤祉。其孝维何,神明可通。问安寝门,四辅翼从。洗爵为寿,雍雍在宫。莫大之庆,朝野攸同。赉尔高年,曰予锡类。颁爵辅臣,曰汝予助。三宫岂乐,万姓歌舞。维我高庙,中兴集勋。神器所传,艺祖之孙。重华之断,寿康之仁。凝神冲漠,不俟倦勤。群黎属望,天启元子。四圣揖逊,千古颛美。主鬯匪易,秉心肃庄。以奉重闱,媚于慈皇。崇德尚贤,心膂股肱。尽摈浮伪,慈皇是承。酬酢万微,未明当依。不蔽不疑,慈皇是以。民附于仁,天鉴厥诚。对越在上,祖宗之灵。贶以瑞物,胙其德馨。昔在绍兴,芝尝再茁。仁皇英皇,二祖之室。曾孙笃之,克肖其德。受是珍符,宠绥四国。曷以祝之,万寿无极。又曷申之,子孙千亿。有德有瑞,隐显合符。自今以始,史将娄书。皇德日新。
作者简介: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 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 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 《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 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 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 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 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 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 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以下是我在苏轼集中找到的,可能对于我们没什么很好的使用价值,因为都是皇帝、太后生日时歌功颂德的祝辞。贺兴龙节表 (兴龙节,皇帝生日)
臣轼言。天佑民而作君,惟德是辅;帝生商而立子,有开必先。纳富寿于方来,实兆基于兹日。臣轼(中贺)。恭惟皇帝陛下,文思天纵,圣敬日跻。以若稽古之心,上遵王路;行不忍人之政,下酌民言。神听靖共,天寿平格。臣久尘法从,出领郡符。奉万年之觞,虽阻陪于下列;接千岁之统,犹及见于升平。草。
木之情,日月所照。臣无任。
贺坤成节表 (坤成节,太后生日)
臣轼言。仁惟天助,寿不假于祷祈;泽在民心,言自成于雅颂。恭临诞月,仰祝圣期。虽凡庶之何知,亦臣子之常分。(中谢。)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储神天地,托国祖宗。元勋本自于无心,神智实生于至静。同守大器,于兹六年。放亿万之羽毛,未若消兵以全赤子;饭无数之缁褐,岂如散廪以活饥民。臣躬领郡符,目睹兹事。载瞻象阙,阻奉瑶觞。嘉与海隅之人,同庆华封之祝。臣无任。
贺兴龙节表
臣轼言。天佑我邦,祥开是日。山川贡瑞,日月增华。臣某诚欢诚忭,顿首顿首。伏以上圣所储,有慈俭不争之宝;舆情共献,盖忧勤无逸之龟。不待祷祠而求,自然天人之应。恭惟皇帝陛下,尧仁舜孝,禹勤汤宽。德莫大于好生,故以不杀为神武;道莫尊于问学,故以所闻为高明。锡锡庶民,向用五福。臣备员。
内阁,出守近畿。虽违咫尺天威,乃身在外;而上千万岁寿,此意则同。臣无任。
-------《苏轼集·卷六十八》
满意请采纳。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原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李康所作的《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不想这话今天竟成了中国人古来已是嫉妒成性的证据.。
一个人.你虽然很优秀.但你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审时度势.不可清高自傲.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应虚怀若谷,团结同事,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大家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你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物尽天择,适者生存.另外,在用人才方面;首先,正视人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傲才往往会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有道是,人言可畏.有的领导者可能因不辨真伪,偏听偏信,而对傲才横加制裁,或打入“冷宫”,结果人言虽然平息了,但人才也流失了.因此,领导者应正确对待人们对傲才的议论,一方面,对傲才要常提醒、勤敲打,促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但对那些毫无根据的飞短流长,则要明察秋毫,以正视听;另一方面,要多给傲才提供与群众接触的机会,让他们在相互沟通中多一些理解.。
《运命论》全文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故运之将降,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合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于商;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故彼四贤者,名载于图,事应乎天人,其可格之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运命之谓也.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幽王之惑褒女也,ビ始于夏庭;曹伯阳之获公孙强也,征发于社宫;叔孙豹之昵竖牛也,祸成于庚宗.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
昔者圣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兴者,六八而谋.」及成王定鼎于郏辱阝,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故自幽、厉之间,周道大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文薄之弊,渐于灵景.辩诈之伪,成于七国.酷烈之极,积于亡秦.文章之贵,弃于汉祖.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りり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以仲尼之辩也.而言不行于定哀;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雠于桓,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于陈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毁于叔孙.夫道足以济天下,而不得贵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骤于蛮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已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退老于家,魏文侯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间其言.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而后之君子,区区于一主,叹息于一朝.屈原以之沈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乎?。
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譬如水也,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沉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求遂其志而冒风波于险途,求成其名而历谤议于当时,彼所以处之,盖有算矣.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故道之将行也.命之将贵也.则伊尹、吕尚之兴于商、周,百里、子房之用于秦汉,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矣.道之将废也,命之将贱也.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凡希世苟合之士,遽、戚施之人,俯仰尊贵之颜,逶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以窥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其言曰:「名与身孰亲也?得与失孰贤也?荣与辱孰珍也?」故遂洁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盖见龙逢、比干之亡其身,而不惟飞廉、恶来之灭其族也;盖知伍子胥之属镂于吴,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盖讥汲黯之白首于王爵,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故夫达者之算也.亦各有尽矣.曰: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何为者哉?。
若夫立德必须贵乎?而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必须势乎,则王莽、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杨雄、仲舒之阒其门也;必须富乎,则齐景之千驷,不如颜回、原宪之约其身也.其为实乎?则执杓而饮河者,不过满腹,弃室而洒雨者,不过濡身.过此以往,弗能受也;其为名乎?则善恶书于史册,毁誉流于千载,赏罚悬于天道,吉凶灼乎鬼神,固可畏也.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椎纟介而守敖庚海陵之仓,则山坻之积在前矣;披衽而登锺山蓝田之上,则夜光之珍可观矣.夫如是也,为物甚众,为己甚寡,不爱其身,而啬其神,风惊尘起,散而不止,六疾待其前,五刑随其后,利害生其左,攻夺出其右,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分荣辱之客主哉!。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义.故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古之仕者,盖以官行其义,不以利冒其官也.古之君子,盖耻得之而弗能治也.不耻能治而弗得也.原乎天人之性,核乎邪正之分,权乎祸福之门,终乎荣辱之算,其昭然矣.故君子舍彼取此,若夫出处不违其时,默语不失其人.天动星回,而长极犹居其所;玑旋轮转,而衡轴犹执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于斯矣.。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E6%9C%89%E5%BC%80%E5%BF%85%E5%8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