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别名棒槌、中国人参、吉林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原产中国、朝鲜及苏联。我国是人参生产古国,人参药用时间之早,栽培历史之久,分布之广,面积之大,产量之多,为其他产参国所不及。据《石勒列传》记载,我国人工栽培人参约始于西晋末年(公元313年)。但在旧中国,由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人参生产发展缓慢,人参栽培面积小,产量低,分布区域也有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参业得到迅速发展,栽培区域不断扩大,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产量亦不断提高。主产区为东北三省,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湖北、陕西、甘肃、新疆、浙江、江西、四川、贵州、广西、云南及福建等省区亦有栽培。以根入药,叶、花及种子亦供药用。人参根含人参皂甙Ra1Ra2、Rb1、Rb2、Rb3、Rc、Rd、Re、Rf、Rg1、Rg2、Rh1、Ro,20-葡萄糖-Rf,20(R)-Rg2,20(R)-Rh1,丙二酰基-Rb1、Rb2、Rc、Rd、Rs1Rs2、20(S)-Rg3。茎叶含人参皂甙Ra、Rb1、Rb2、Rc、Re、F1、F2、F3、Rg1。花蕾含人参皂甙Rb1、Rb2、Rc、Rd、Re、Rg1、F3。果实含人参皂甙Rb2、Rc、Rd、Re、Rg1。另外尚含有人参炔醇、β-榄烯等挥发油类、黄酮甙类、生物碱类、甾醇类、多肽类、氨基酸类、低聚糖、多糖、多种维生素及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等。近代药理研究证明,人参能调节神经、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促进机体物质代谢及蛋白质和RNA、DNA的合成,提高脑、体力活动能力和免疫功能,增强抗应激、抗疲劳、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利尿及抗炎症作用。人参生品味甘、苦,性微凉;熟品味甘,性温。有补气救脱、益心复脉、安神生津、补肺健脾等功能。用于体虚欲脱、气短喘促、自汗肢冷、精神倦怠、食少吐泻、气虚作喘或久咳、津亏口渴、失眠多梦、惊悸健忘、阳萎、尿频、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对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症、肝病、糖尿病、贫血、肿瘤及老年病等亦有较好疗效;是一种“扶正固本”的强壮剂。
一、形态特征
株高约60cm。直根肥大,多分支,肉质;根茎短而直立,每年增生一节,俗称“芦头”,形态有马牙形(马牙芦),竹节形(竹节芦)或圆柱形(圆芦),顶生越冬芽,侧生不定根;主根粗壮,肉质,圆柱形,多斜生,下部有分枝,外皮淡黄色;须根长,长有多数疣状物。茎直立,单一,不分枝。掌状复叶,轮生茎端,具长柄;一年生有一枚三出复叶,二年生有一枚五出复叶,三年生有二枚五出复叶,以后每年递增一叶,最多可达6片复叶。小叶片以两侧一对较小,中间比较大,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微呈倒卵形,长4—15cm,宽2—6.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或黄绿色,脉上疏生刚毛,下面光滑。伞形花序单独顶生,总花梗长可达30cm;花小,多数;花萼5裂;花瓣5,淡黄绿色;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上部2裂;花盘环状。果实浆果状,扁肾形,熟时鲜红色,少数呈黄色或橙黄色。内含种子2粒。种子肾形,黄白色或灰白色。染色体数为n=24,染色体组型公式为2n=22M+22SM+4ST(图14—1)。
图14—1 人参形态图
1.植株 2.根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育时期和全生育期
人参的生育时期可分为出苗期、展叶期、开花期、结果期及枯萎期。一、二年生人参没有开花期和结果期。人参生育时期出现的早迟与长短和地理位置、气候变化及栽培条件密切相关。我国东北人参主产区,地处中温带,通常出苗期在5月上、中旬;展叶期在5月下旬、6月上旬;开花期在6月上、中旬;结果期在7月中、下旬;枯萎期在9月下旬、10月上旬。全生育期一般为130—150天,少则100—110天,多则180天以上。中温带往北纬度越高,全生育期越短,出苗期亦相应推迟;中温带向南纬度越低,全生育期越长,出苗期亦相应提早。同一纬度下,随着海拔的增高,全生育期随之缩短,出苗期亦相应推迟。
(二)生长发育
1.地下部器官
(1)根
秋播或春播已完成后熟的种子,于4月中、下旬发出胚根伸入土中形成幼主根,接着在幼主根上长出幼支根。幼主根和幼支根中以含水为主,并呈半透明状,后渐木栓化。5—6月为主根伸长期,此后为主根生长旺盛期。根长可达5cm,并长出20—30条幼支根。6月上旬开始幼主根上部逐渐木栓化,至7月上旬形成白色主根。8月上旬幼支根开始木栓化,其中大部分失水脱落,少数成为白色支根。在主、支根木栓化时,其部分须根根毛随表皮脱落而更新。
从二年生开始,主、支根伸长变粗,须根发达,构成基础根系。此后,随着年生的增长,人参根系逐年发育、伸长、加粗、增重,形成主、支、须根发育均衡完备的根系。6年生人参根,主根长可达6cm以上,直径可达2cm以上,一般有2—3条支根,数十条须根,根全长可达35cm左右。一般平均单根鲜重约50—80g,有达300g以上者。据测定,四至六年生人参根的年增长量,一般随年生的增长而增加(表14—1)。
表14—1 二至六年生人参根的年增长量。
据研究,多年生人参一年中生长的过程呈现S型曲线变化(图14—2)。人参出苗后,地上部器官开始生长,主要消耗参根中贮藏的营养,根重渐减,至出苗后的20—25天,参根减重达最低值;此阶段应特别注意提高参畦土壤温度,避免土壤湿度过大,促进出苗,防止烂根。人参进入开花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同时进入旺盛生长期,参根增重似直线增长,至出苗后的126—130天,即人参枯萎前,参根增重达最高值;此期应特别注意调光、供水、施肥,加强田间管理,满足人参生长对光、水、肥的需要。人参地上部枯萎后,参根不再增重,因呼吸消耗反而逐步减轻重量。
图14—2 四至六年生人参根生长曲线。
(丁希泉等,1985)
人参根在一年的生长过程中,各时期的生长速度是不同的。据测定,四至六年生人参根的生长速度均呈单峰曲线,高峰期出现于出苗后的2—2.5个月的时期内(图14—3),而高峰期前后的40天范围内,人参根的生长速度基本接近最大生长速度的水平。此期应尽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保证人参生育健旺,提高光合效率。
图14—3 四至六年生人参根生长速度曲线。
(丁希泉等,1985)
人参的根属于下缩型,或称收缩根,主根每年收缩,并把根茎往下拉,根茎1年长多长便拉下多深,而使根茎端部的越冬芽经常藏于土中。
因此,人参的生活型属于地下芽植物。由于主根具下缩特性,致使主根上产生环状横纹,并随年生而增加。下缩从主根上部开始,随年生增加,逐渐扩展到主根的中、下部。因此,生长年龄越大的人参,纹越细密而深,并多呈螺丝纹。
(2)根茎
或称地下茎,着生于主根端部,是主根连接地上部器官的枢纽。根茎上有越冬芽,每年春季抽出地上枝,秋季枯萎留下茎痕。茎痕的多少是判断人参生长年龄的重要依据。每个茎痕的外缘有一潜伏芽突起。在主根系生长不利或受害感病的情况下,根茎一般可长出1—5条不定根,起主根吸收和贮藏营养的功能。根茎的大小和形状与参龄、主根深入力和方向、生长环境及栽培条件等密切相关。根茎常为多年生植物所共有;根茎的形成是越冬及对其他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根茎不仅是人参营养繁殖和更新的器官,而且是营养物质贮藏的地方。
(3)越冬芽
除由种子播种发芽长出的一年生苗外,二年生以上的人参植株(地上枝)都是由越冬芽生长发育形成的。着生于根茎端部的越冬芽,被以三枚白色芽鳞片。芽鳞腋内包有一个已完全分化的地上枝的芽原始体,当春季温度适宜时,越冬芽开始萌发,约经8—10天便可长出完整的地上枝。在鳞片腋内,在已完成分化的主芽两侧基部,各有一很小的圆锥状突起。一个是越冬芽原始体(较大,靠近茎痕一边),当春季地上枝抽出后,约从6月份开始分化,至7月中、下旬肉眼可见增大,冬前形成越冬芽,越冬后翌年春季抽出地上枝。另一个是休眠芽的原始体,系由一小群分生组织构成,很少分化,并位于前者的对面。当春季越冬芽抽出地上枝时,它位于其茎的基部;当秋季地上枝枯萎时,它留在茎痕边缘,处于休眠状态。这种休眠芽原始体每年茎痕残留一个。如果冬春期间,越冬芽由于某种原因受害时,这年便不能发芽长出地上枝来,再由越冬芽原始体形成新的越冬芽,越冬后于第三年长出地上枝来。如果不仅越冬芽受害,其中的越冬芽原始体也受害,则休眠芽原始体进行分化,形成越冬芽。如果整个越冬芽受害时(包括越冬芽和休眠芽原始体),将由最近的一年及二年以上的茎痕休眠芽原始体发育成几个新的越冬芽,翌春相应抽出1—3或更多的地上枝来。人工搿芽促进形成多茎参,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越冬芽原始体发育成正常的越冬芽,即在适宜温度下可以萌发的越冬芽,必须通过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是高温阶段或称形态后熟阶段,温度为18—20℃,时间约为4—5个月,略与夏季自然条件相一致。在此阶段,越冬芽原始体发育成具有茎、叶和花序雏形体的越冬芽。
第二是低温阶段或称生理后熟阶段,需要温度为2—3℃,时间为4个月。经过分化成型的越冬芽,还必须通过低温后熟阶段,方能萌发出苗。
未经低温阶段的越冬芽,应用100ppm赤霉素液浸12小时,可代替低温作用,促进后熟,提早出苗。一般处理后约经20—30天便可出苗。
2.地上部器官(
1)茎是人参地上部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主要营养器官。人参的茎每年春季抽出,秋季枯死脱落。一年生的茎(实为叶柄)由种子发出;至二年生开始均由越冬芽发出。人参一般单茎,少有二茎、三茎或四茎者。一般认为,茎数的多少,与遗传性及气候、土质、年生、栽培地区和条件有关;降水量多的地区,易产生多茎。采用人工搿芽法可促进多茎的形成。人参的茎随年生的增加而增长、增粗。
(2)叶
是人参进行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及蒸腾作用的重要营养器官。随年生的增加,叶片数增多,叶面积增大。但在同一年生不同株间或不同栽培区,叶子发育程度多不一致。一般一年生叶面积为10—30cm2;至五、六年生一般可达1500cm2左右。比一般作物增长缓慢,且小。
人参属阴性植物,不耐强光,如果光照过强,在生长特征上如叶子状态、叶子大小和叶色等则表现出明显的适应现象和生长抑制作用。光强达60klx或50klx且持续时间较长时,表现为叶子竖起(即叶子伸展角度变小)、叶片呈卷曲状态(叶片两半沿中脉卷合),整个植株表现向光倾斜(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略与最大直射光照时的太阳方位相一致),叶色变淡等等。这样可避免吸收过多的日光能,以减少叶面蒸腾或不使叶温剧烈增高而免于受害。如果强光照射时间过长,叶温达30—33℃时,叶片就会出现日灼烧(俗称日烧),枯萎脱落。因此,人参必须搭荫棚栽培。生长抑制作用表现为茎高变短,叶片变小(表14—2)。
表14—2 不同光状况对人参植株的生长特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随着光照强度增高,叶子由浓绿或绿色变为淡绿或黄绿色,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以减少光量的吸收,避免过热而灼烧(表14—2)。
春季人参出苗时,叶子小而皱缩,之后逐渐展开,于展叶后一个月内(6月上旬至7月上旬)叶面积迅速扩大,此后很少扩展;叶片数既定,也不再增加。
(3)花
是人参的重要繁殖器官。人参的花芽在越冬芽分化时形成。一般三年生开花,少有二年生开花者。伞形花序的小花,随年生而增多,由十余朵至数十朵。
人参开花时,花序外缘先开,逐次向中心开放。每一花序的开花日数,少则需5天,多则需15天,一般为8—10天。每一朵花开放的时间,晴天需23—48小时;雨天需30—60小时。一日内,以7—13时开花频率最高。天气条件对开花很有影响。晴天高温开花多;雨天低温开花少。一般气温在17—20℃、相对湿度40—45%时,开花最多。
人参属于常异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品种退化,但另方面在良种选育及繁育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异交,以免影响品种纯度。
(4)果实
人参果实成熟时子房壁内层木质化而形成坚硬的内果皮;子房壁外层变为肉质的红色果肉。每一果实内含二粒种子。五年生人参单株可采果实4—5g;果实出籽率(干重)为20—25%左右。
(5)种子
人参种子属于胚构造发育不完全类型。新采收种子的胚很小,仅由少数胚原细胞组成,长约0.3—0.4mm,宽约0.25mm,胚面积约为0.075mm2;胚乳长约5—6mm,宽约4mm,胚乳面积为胚面积的266倍。胚为锁形或半月形,位于胚乳腔中。因此,人参种子必须经过后熟过程,才能发芽出苗。后熟过程可分为胚的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两个时期。在胚的形态后熟期,胚原细胞在适当的水分、温度和氧气的条件下,逐渐分化、增大,胚长达1.0—1.3mm时,种子开始裂口,胚长达3.0—4.5mm时并分化出具有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的胚,形态后熟期基本完成(图14—4)。
图14—4 人参种子剖面图
1.新采收的人参种子 2.完成形态后熟的人参种子。
人参种子完成形态后熟后,即使在适宜的发芽条件下也不发芽,还必须在低温条件下通过生理后熟期。此期形态上不发生任何变化,仅是胚体增大。
人参种胚形态后熟期需要18—12℃的变温,时间3—4个月;生理后熟期需2—4℃低温,时间2—3个月。种子后熟过程具有严格的顺序性,前期完不成,后期便不能进行;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不能发芽。完成后熟的种子,一般胚长达5.0—5.5mm,或胚率(胚长/胚乳长×100)达100%时,在适宜的温度下,种子便发芽出苗。
人参种子的后熟过程,种子内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胚形态后熟初期,细胞解糖酶、蛋白质水解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低,随着胚的生长逐渐提高。胚进入生理后熟阶段,各种酶的活性均显著提高,胚乳和胚内出现细胞色素氧化酶,并集中于根尖部。
应用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人参种子胚后熟,打破休眠。据朱桂香报道,人参种子催芽处理前,应用40ppm赤霉素浸种36小时,可使催芽时间至少缩短30—40天。据研究,应用赤霉素50ppm或100ppm浸种24小时或12小时,激动素50ppm或75ppm浸种96小时、100ppm和200ppm浸种24小时可代替低温,促进胚的生理后熟,时间缩短一半。
(三)光合特性
人参属于C3植物。研究表明,人参的δ13C为-26.80;PEPCase活性为14.33μ/mg port·mim;CO2补偿点为80—102ppm;其光合速率最大值为10.81/mgCO2/dm2·h;没有典型的C4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特征。光合的日变化,一天中自上午9时至下午15时人参的光合速率最高。光合的年变化,一年中开花期和绿果期人参的日均光合速率最高。四年和五年生人参的年总光合率(PT)和年经济光合率(PE)及PE/PT(%)值最高。人参单株叶面积与参根的年增长量无明显相关,因此,人参宜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
(四)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光
人参为阴性植物,对光的要求较为严格。光照的强弱直接影响人参的发育、产量和质量。人参的光补偿点约400lx,由400lx至10klx,人参光合速率似直线上升多由10klx至33klx,人参光合速率增高缓慢(图14—5)。
图14—5 人参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强度。
(王铁生,1983)
人参生育的最适光强,一般随纬度增加而提高。低纬度地区为7—10klx;高纬度地区为10—22klx。同一纬度或地理生态条件下,年生和生育季节的不同,要求的最适光强亦有不同。
2.温度
人参属温带植物。喜温和或冷凉气候,在年平均温度2.4—13.9℃、≥10℃积温为1800—3800℃、年降雨量500—2000mm的气候条件下均可栽培。在亚热带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广西资源县同乐大队药材场(北纬26°3′,东经110°38′海拔1450m,年平均温度13.1℃、福建德化县戴云山九仙山参场(北纬25°43′东经118°06′海拔1650m,年平均温度12℃、云南丽江地区鲁甸拉美荣高山药物试验场(北纬27°09′、东经99°28′,海拔2350—2950m,年平均温度7—8℃,等单位也都引种栽培成功,并有相当栽培面积。
人参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2—15℃;最低温度为4—6℃;最高温度为30℃。人参不同生育期要求不同的温度(表14—3)。人参出苗期,温度高,上升快,有利出苗。展叶期温度低,展叶期持续时间长。气温低于15℃很少开花,超过25℃时开花率下降。
表14—3 人参不同生育时期对温度要求。
生育期遇温度过高过低,对人参生育和光合功能器官都有不良的影响。夏季高温干旱,易发生茎叶日烧或萎蔫枯死。人参对轻霜(气温-3℃)有一定抵抗力;气温低于-5℃的严霜便受冻害。人参越冬休眠期,多因防寒不当,土壤温度骤变,会使越冬芽产生融冻型冻害,俗称缓阳冻。冻害发生前后,越冬芽受旱害、湿害、病菌侵染、机械损伤及土壤窒息等影响,便会促成冻害发生或加重冻害损伤。因此搞好越冬防寒和越冬管理,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如防旱、排涝、防风、土壤消毒及栽优质参苗等,便可避免或减轻冻害的发生。
3.水分
水是人参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又是利用其他生活条件如光、热、养分及空气等的重要条件和介质。掌握人参的生理生态需水规律,满足其生命周期中水分代谢的供求平衡,是获得人参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
水分是人参种子催芽和后熟的首要条件。人参种子的吸水率为种子重的30—50%,故催芽前需充分使之吸水。种子后熟期砂藏的湿度为10—24%。种子吸水不足,影响催芽进程;水分过大,影响种子呼吸,而产生烂种。
人参不同生育期、不同年生需水情况不一。出苗展叶期,气温偏低,叶面蒸腾强度弱,需水不多;展叶后气温升高,叶面积迅速增大,根系不断伸长(6—7月)、增粗(7—9月),生理生态需水增多。生育期中不同土壤水分对人参植株生育状况有一定影响。在适宜水分比在水分不足(60%以下)或过湿(100%)条件下,有利于叶子生长,叶面积增大,叶片加宽。
生育期土壤水分大小对人参干物质的积累有重要影响。土壤相对含水量达80%以上,有利于人参生育和参根增重,从而干物质积累快,生物产量高,经济系数也大;生育的全期或中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均达100%时,或在60—80%时对人参干物质积累也有不利影响;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60%,则会严重影响参根增重,甚至减产。说明人参是一种怕干植物。全生育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人参光合速率最高为4.3CO2mg/dm2·h,故有利于干物质积累。
总之,人参属于中生阴性植物,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全生育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的条件下,人参生育健壮,光合速率高,参根增重快,从而产量高,质量好;土壤水分不足时(60%)参根多表现烧须;土壤水分过大时(100%),参根易发生烂根。因此,土壤水分失常是造成人参减产的重要原因。休眠期土壤湿度过大,多发生冻害。人参随年生增长需水量增多,抗旱性增强。土壤干旱,参根发育不良,轻则表现“烧须”,重则萎蔫死亡。
据测定,人参的蒸腾强度为6.25g/h·m2,蒸腾系数为168,蒸腾效率为6。全生育期总需水量为135kg/m2。人参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腾发量和需水模系数如图14—6和表14—4。人参的日需水量和阶段需水模系数,是制定人参的灌溉制度和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据。人参出苗期和开花期的日水分腾发量最大,此阶段满足人参生理生态需水至关重要。
图14—6 人参不同生育阶段日水分腾发量。
(王铁生等,1987)
表14—4 人参需水模系数
4.矿质营养
人参叶面积有限,生长2年单株平均叶面积为0.59dm2;生长4年为5.48dm2;生长6年为13.64dm2;光合速率低,一般为6—9CO2mg/dm2·h。生长缓慢,栽培人参平均年增重为6—9g;野生人参仅为1—1.5g,高者可达3g。因此,人参对矿质营养的需要量要比一般栽培作物低。与碳素相比,矿质元素在人参体中虽然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它却是建成人参躯体和活跃生理机能的重要基础。据于得荣报道,人参植株内含有27种无机元素,平均含量在1000ppm以上的有Ca、K、S、N及Mg;平均含量>100—1000ppm的有P、Na、Fe及A1;平均含量>10—100ppm的有Zn、Ba、Sr及Mn;平均含量>1—10ppm的有B、Ti、Cu、Cr、As及Sn;其余<1ppm的有Pb、Ni、V、Li、Mo、CO、La及Gd(表14—5)。由此可见,人参对三要素的吸收比例约为N∶P∶K=2∶1∶4.4;人参对Ca的吸收约为K的1.4倍;Ca、S、Mg、Fe、Al、Zn、Ba、Mn及B等在人参地上部含量较高;而N和P则在根部含量较高。这些可作为人参科学施肥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表14—5 人参植株内所含的无机元素(单位:ppm)
〔注〕取10株平均,重复二次。氮元素用自动定氮仪。
5.pH
人参喜微酸性土壤,pH4.5—5.8对人参生育最好,pH6.5以上对人参生育不利。
三、栽培技术
(一)品种
我国人参栽培历史悠久,但迄今为止尚没有由育种部门通过各种育种手段按科学方法人工创造的育成品种。东北是我国人参主产区,在产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而形成了一些所谓农家品种或地方品种,如“大马牙”、“二马牙”、“长脖”、“圆膀圆芦”等,主要依据根的形态特征相区别并命名;此外,在生产中尚可发现不同基因型的表现型如“黄果种”(pprrhh)和“青茎种”(PPRRHH)等不同类型。据兰进报道,“大马牙”等4个地方品种在形态特征和总皂甙含量上有明显差异(表14—6)。“木马牙”生长快,产量高,总皂甙含量亦高;“二马牙”次之;“长脖”和“圆膀圆芦”生长慢,产量低,总皂甙含量也低。也有的研究者报道,上述4个品种在总皂甙含量上没有明显差异。目前,生产中栽培的人参是一个复杂的混系。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对主产区6个县的国营参场调查表明,人参不同品种的混杂现象相当严重,其中“大马牙”占总产量的44.5%,“二马牙”占40.0%,“长脖”占8.8%,“圆膀圆芦”占2.7%,其余占4.0%。人参产区可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栽培特点,对混杂群体进行选优提纯,从中选择具一定经济价值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适应本地自然和生产条件栽培的地方品种进行栽培。据孙先报道,吉林省辉南县参场,从生产苗田中选优提纯“大马牙”品种大面积栽培,获得明显增产增收效果。8500m2良种田单产1.55kg/m2,比一般田单产1.25kg/m2增产0.3kg/m2,增收10余万元。
表14—6 人参不同品种的形态特征。
(二)栽培制
人参的栽培制或栽培法,大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播法,播种后不移栽,连续生长4—6年收获,其间疏苗1—2次。这种栽培制节约栽参用地、遮荫苫材及生产用工,人参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收益也都不低。辽宁省新宾县旺清门乡,1978年收获五年生700m2直播田人参单产2kg,等内参占76%,比移栽田增产70%,增收20%,费用降低73%。是今后发展方向。日本和南朝鲜均有应用。美国和加拿大栽培西洋参,也都采用直播法栽培。二是移栽法,设有苗田和本田,播种后栽培期多移栽1次,如“1、5制”(
一、人参【含高丽参、大陆参、东洋参】
【属性】味甘、微苦、微温◎高丽参高丽参产於韩国。产区虽有庆州、全罗、锦山...等地,不过因有韩国人参公社统一收购,因此除了正官庄外并无其他品牌。
高丽参依形色又可分为水参、白参及红参。正官庄台北中心代表黄金龙表示,刚采自参田、尚未经过晒乾过程的即为水参,不过由於保存不易,因此除了产地外很难见到;其次为白参,它是以四~六年生的水身为原料,剥皮後以太阳光或热风自然晒乾而成,色泽呈微白的黄色;最後为红参,它是将水参热蒸後烘乾而成,水分含量低於百分之十四,组织较硬,呈黄褐色,可长期保存。高丽参一般生长四~六年收割,其中又以六年根的品质最优,超过六年品质便会走下坡了。
在用法上,中国医药大学中国药学研究所张永勋表示,高丽参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一般虚弱症状,诸如:包括:贫血、糖尿病、肝病、性机能障碍、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神经衰弱、精神病、胃溃疡、年老体弱、强壮剂、反覆感冒、慢性泄泻、慢性肾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哮喘、乙醇中毒、久泻脱肛等。此外,因高丽参的量多质优,所以吸引不少学者进行研究,目前已发现高丽参里至少含有三十四种皂◎,由此可知高丽参确实具有卓越的药理效能。
◎大陆参大陆有东北的吉林、辽东、黑龙江,与河北、湖北、云南、四川等七省产参。其中,白参以吉林、辽东所产最佳,而红参则以长白山新开河流域所产最好。只是目前的大陆参,尚未定出管制标准,因此大陆参的品质优劣较难掌握,选择时务必多加留心。
除了以上七省产参外,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僻野中,亦偶可发现珍贵的野山参(尤其在中国东北,如长白山、吉林等地),且因为罕有,因此野山参的价格甚为昂贵。野山参与高丽参不同,高丽参的黄金期为六年,过了六年则走下坡,而野山参则是越陈越值钱。通常野山参的生长期,可由几十年到一、二百年不等,最长甚至可达五百年以上。不过,野山参的效用虽好,但并非不可取代,戴承杰表示,由於野山参罕有而昂贵,因此与其花大钱选用野山参,不如改用品质、效用都有一定品质的高丽参或大陆参。
◎东洋参(即日本参)
日本所产的人参即为东洋参,它是由原产於中国东北或韩国的种子栽培而得。不过,或许是因远离了原先自然的生长环境,因此东洋参的功效较弱,相对地也较为便宜。
二.西洋参(即粉光参、花旗参、巴参)
【属性】味苦、微甘,性凉。
【宜】阴虚体质
【忌】中阳不足或衰微,及胃湿浊者(易腹泻者)忌用,此外使用时不可使用铁器或火炒。
西洋参在台湾俗称巴参,主产於美国、加拿大等地,又因为美国威斯康辛州所出产的参质优量多,所以亦称为花旗蔘。西洋参按生长的环境,又可分为为野生、半野生及人工栽植三种,其中的野生和半野生洋参均不多见,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大多为人工栽植的产品。
西洋参亦属於五加科植物人参属,因此其主要有效成份大致和人参相同,也就是西洋参亦含有丰富的人参皂◎。目前已知西洋参至少含有十七种人参皂◎虽然其皂◎种类仅有人参的一半,不过它的总皂◎含量丰富,因此具有与人参不同的药理,临床上人参并无法取代。
比方说,人参皂◎里的人参二醇Rb1和人参三醇Rg1,是健脑益智效果最佳的物质,然前者以「镇定」、後者则以「兴奋」分别见长。而西洋参的人参二醇Rb1含量几乎是人参的两倍,但人参三醇Rg1的含量则不多。因此,同样想增强脑功能,体质虚热,情绪呈烦燥、紧张,并常失眠者,宜用西洋参;而若是体质偏寒,常常昏昏欲睡者,则宜用人参。
戴承杰表示,一般而言,新鲜或品质好的西洋参都略带香气,不会有受潮的黴味或泥土味。此外,好的西洋参,以条匀、色白、起粉、质硬、体轻、表面细纹横密集且呈环状,含口中能生津者为佳,选择时还须注意质地,建议以「较坚硬」并「较老」者为优选。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参中,只有西洋参性凉,所以最适合「热气」---也就是夏季时食用,同时亦较适合燥底、年青、烟酒过多的人。戴承杰含补充提到,由於西洋参能益气降火、解酒清热、提神健脾开胃,因此很适合工作太忙以致於睡眠不足的人使用(长期服用无妨)。同时,西洋参最好在空腹时服用,因为此时胃部的吸收力较好,更容易显现效果。
三.党参【属性】甘平 味甘,性平。
戴承杰表示,党参其实并非属於五加科植物,而是属於桔梗科。党参按产地不同,可分为西党参、东党参和潞党参三种,其根体外型长且大,不似人参具有人型。
功效上,党参具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功能,因此临床上常用於肺虚咳喘、语言无力、脾虚倦怠乏力、气虚实邪、气急喘促、脾虚食少、血虚津伤、头晕、面目浮肿、久病失血、气血两亏、久泻脱肛等症状。平时适当服用党参,具有:提神益智、减轻疲劳、改善消化吸收、加强新陈代谢与脂肪代谢等功能。
由於党参的味性、功效、主治项目皆与人参接近,因此临床上一般的虚证,都可以党参替代人参使用,不过在用量上,党参的用量应该大些,差不多为人参的两倍。
四.玄参【属性】甘苦、咸寒
玄参又名元参,味最苦,属玄参科植物,并不具有人参的功效,因此只是空具「参」名,实际上与参的作用并不同。
戴承杰表示,玄深具有「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的功效,因此常用於虚火上升而出现咽喉肿痛(如慢性咽炎)或口渴烦热时,是喉科的重要用药。此外,玄参还可以降血压和降血糖,因此也常用来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不过,由於玄参苦泻滑肠,因此并不宜长期服用。
五.沙参【属性】甘凉
沙参又可分为北沙参与南沙参,属伞型科植物,不具人参功效,但却有「养阴清肺」、「润燥生津」的效果,因此常用於体虚者的慢性咳嗽(如:乾咳、久咳、痰少、津液不足等),为治疗肺结核或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用药。
六.丹参【属性】味苦,性微寒。
丹参属唇形科植物,与沙参、玄参一样皆只是徒具「参」名,却不具人参功效,但却是「活血化瘀、凉血消肿」的良药。古时候的中医认为:「一味丹参,功同四物,能补血活血」,实际上丹参养血的效果微弱,不过活血、化瘀的效果却甚强。
因为丹参可活血,因此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尤其常用於冠心病、心肌梗塞、肝脾肿大或肝硬化患者。
1、生晒参:主根长约3-10厘米,直径约0。3-2厘米。表面土黄色,有黑棕色横纹及纵皱,细支根及须根均已除去,而仅留痕迹。质脆,体轻,断面平坦,白色,有放射状裂隙。气香,味苦。有完整的根茎及须根者,称“全须生晒参”。
2、白人参:性状同糖参,形体较好,和野山参相似,但多为顺直体,根茎较红参长,须根分散,短而脆。
3、白干参:主根表皮均已除去,体表淡黄色或类白色,上端横纹不明显,但可见浅纵皱及支根痕。其它性状与生晒参近似。
4、红参:主根长约5-20厘米,直径约0。7-2厘米。表面棕红色,半透明,有大纵皱,环纹不明显,有支根痕。根茎土黄色,上有碗状茎痕4-6个。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棕红色,中有浅色圆心。气香,味微苦。
5、掐皮参:主根长约6-15厘米,直径约1、2-2、5厘米,表面淡黄色,上端环纹不明显,但可见许多加工所致的凹点。支根浅棕色,支根与须根用线扎成牛尾状。断面白色。气香,味甘微苦。
6、边条参:性状同红参,惟一般以根茎较长,身长径圆,支根较长为特点。
7、有机人参:无农残、无化肥、无转基因。最大程度保留了人参的成份与功效。
6、野山参:又名山参。主根短租,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多具二个主要支根,形似人体。上端有细而深的横环纹。根茎细长,一般长3-9厘米,上部扭曲,习称“雁脖芦”,芦碗密集,下部无芦碗而较光滑,俗称“圆芦”。须根稀疏,长约为主根的1-2倍,柔韧不易折断,有明显的疣状突起(珍珠点)。
全体呈淡黄白色,皮细、光润。气香浓厚,味甘微苦。根状茎上部四面密生芦碗,根状茎下部具有较长园芦。主根上端有细而深的密螺旋纹。中部及下部一般无纹。须根稀疏而长,不易折断。其上有明显疣状突起。
9、参须:以红参须为多见,性能与红参相似,但效力较小而缓和。
10、园参:根状茎一面或两面生芦碗,无园芦。主根上端有粗横纹,不呈螺旋状,有时全体皆可见横纹。须根如扫帚状,较短而脆,其上有不很明显的疣状突起。
11、大力参:主根长5-15厘米,表面淡黄色,半透明,有明显纵皱,上端有棕色横纹。细支根及须根均已除去。质硬而脆。断面平坦,透明角质状。气香,味苦。
12、移山参:体形似野山参,但主根下部往往较肥大,纹粗而浅,常延续到主根中部,须根珍珠点较少。
13、朝鲜人参:产于朝鲜的人参,习称朝鲜人参,又名别直参、高丽参。商品有朝鲜红参、朝鲜白参之分,而以红者为优。
14、朝鲜红参:加工法与国产红参相同。体较足壮,上生双马蹄芦与肩齐,单芦的名“独碗芦“,中部皆深陷,边缘甚整齐,质坚硬。主根长约6-10厘米,直径约1-2厘米。表面红棕色,有顺纹,上部或显黄衣,全体显纵棱。支根多弯曲交叉。质坚体重。断面角质发亮,有菊花纹。香气浓厚,味甘微苦。
15、朝鲜白参:芦头与园参相似,体呈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有浅棕色细纹。须根大部除去,质松泡。断面有圆心。稍有香气,味甘微酸。
(1)按野生和栽培来分可分为两大类:
①通常把野生者称为“山参”或“野山参”,生长几十年的野山参如图1。
②将人工栽培的人参称为“园参”。四年生以上发育成熟的园参如图2。
(2)园参再按地区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来分,可分为“普通参”、“边条参”和“石柱参”三大类:
①普通参 采用一倒制(移栽一次),育苗2年或3年,移栽后生长4年或3年,六年生收获作货。多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且水分充足,气候较冷凉的条件下培植出来。产品主要特征为:根茎粗短,主体短大,须根多,且呈刷把状。
图1 野山参
图2 人参形态图1.植株 2.根②边条参 采用二倒制(移栽两次),参苗移栽时整形下须,7~9年才收获,多在气候较温暖的山区,砂壤土有机质含量中下,透水、透气性好的条件下培植出来。产品主要特征为:主体长,根茎长,有体有腿,如人形美观。
③石柱参 采用籽趴(播种后不移栽,直至收获)或苗趴(播种育苗,用苗移栽后不再移动,直至收获),多在砂性较大的山地土壤中培育而成,产品主要特征为,根茎细长,主体短小,两条支根,须根少。
(3)按根形来分,可分为大马牙、二马牙和长脖三类,这三类也称三个农家品种,由于每一类都不纯,所以有人称为农家类型,究竟称类型好,还是称农家品种好,尚无定论,笔者认为在各个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优化是可以形成品种的。现将三大农家品种(类型)的特点简述如下:
①大马牙 根茎粗短,芽孢大,根主体短而粗,侧根多且集中生长于主体尾部呈刷锅的刷把状,植株高大。总体来说,生长快,产量高。
②长脖 根茎细长,参根细小,生长很慢,植株小,其中根体短小的称灵体,根体粗长的称顺笨体,参体粗短的称笨体。
③二马牙 根茎长短、参根大小、生长快慢等均间于大马牙与长脖之间,它生长较快,产量也较高,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根主体长,支根少,在边条参区经整形移栽后,脖子(根茎)较长,身长具两条粗长腿,体形美观,称边条参,商品很受欢迎。有的二马牙,由于体长腿粗,单株重量甚至超过大马牙。
园参除以上三个农家类型外,尚有圆膀圆芦和竹节芦。
圆膀圆芦的大小间于二马牙与长脖之间,主根根茎细长(但比长脖要粗),体形优美,主根上端与根茎均呈圆形。
竹节芦主根最短,也较细,肩稍尖,但根茎细长,节间明显,近似于竹子的地下根茎。
由于圆膀圆芦和竹节芦的数量极少,分散于少数地区,没有形成农家类型,更没有专门的产区。
人参是常见的一种名贵的中药,而人参要怎么吃效果才是最好的呢?人生又得什么时候吃才是最好的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们整理的关于人参怎么吃效果最好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会喜欢!。
人参效果最好的吃法 一、炖服。
将生晒参切片,每天用2~5克,将参片放入瓷碗内,加适量水,密封碗口,放置锅内蒸架上,隔水蒸,水开后再用小火煮沸20~30分钟。先服参汁,然后将参片吞服,早饭前半小时服用,连服一个冬季效果甚佳。取食量可根据个人体质及受纳程度而略为增减,遵医嘱服用最好。对于虚脱之症,可用大剂量15~30克,用武火急煎,煮取浓汁,分数次灌服。
二、蒸服
蒸服方法:人参6~9克、适量水、冰糖放于瓷碗或参罐内,加盖,隔水以文火炖透。先饮汁,后食渣。
三、煮服
将一支白参掰碎置于沙锅当中,加水煮至白参变红、水含苦味时,再加一匙蜂蜜加以搅拌,使二者的有效成分合而为一。此汤称为人参蜜汤,毎天早晨饮一大盅,既壮阳又治病。
四、含服
把人参切成薄片,若服用红参,可先将红参放在锅内蒸软后切成片,每次取2~3片,放入口中噙化,细嚼可生津提神,亦有良好的祛病延年作用,为最简单的服用方法。
将人参片直接含在嘴里,缓慢咀嚼,将参片含化,上海人称为生含。含化少量白参片可强壮滋补、防御疾病,对于口腔咽喉病变犹有良效。
五、泡服
1.人参泡水
将人参片放入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后,闷盖约5分钟即可饮用,用同样的方法重复冲服,直至没有参味时连参片一同吃掉。
2.人参泡酒
自制人参酒多用于强壮、大补元气,延年益寿。一种制作方法是:用鲜人参200克,加酒1千克,浸泡三周后即可取酒饮服。
每天饮酒10-20克即可,第一次酒用完之后还可在原瓶内续加,直到人参表皮成雪白色为止。
另一种制作方法是:一棵10~15克人参切片浸在500克白酒内,密封,每日摇荡一次,两周后即可饮服:每日服用30毫升。
六、人参制品的服用。
1.人参丸
将人参干燥后粉碎,用蜂蜜搅拌,制成人参丸,早晚用温开水送服,每次2克。
2.人参蜜饯
用蜂蜜和人参制成。先把人参放在瓷锅或沙锅内煮软,然后用蜜溃透,呈深红色,其味甘美,每日服用2~3片。
3.人参糖
把人参和白糖放在一起装入沙锅内,加适量清水,煮开后用文火煮至糖块状,服用后滋补效果很好。
人参的作用和功效 1、大补元气:适于元气虚脱症,症见面色苍白、心悸不安、虚汗不止、四肢不温、脉微欲绝。
2、补脾益肺:治疗脾肺气虚症。症见脾胃虚弱、食少便秘、倦怠无力、呕吐腹泻、舌淡脉缓、肺气不足、咳喘乏力、自汗脉虚、易感风寒。
3、生津止渴: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热伤气阴、身热烦渴、汗出体倦、脉大无力。
4、安神增智:主治气血不足引起的心神不安,失眠健忘。
5、抗癌作用:科学家发现野山参对多种癌症均有抑制作用,野山参破坏癌细胞的有效性达99.9%,其抑制率达48%。
吃人参存在的误区 一:喝人参炖鸡汤是最好的滋补方法。
很多年以来,中国民间流行一种滋补方法,那就是入冬时用人参炖鸡汤喝,人们常常认为这是滋补最佳的方法。最近几年专家研究发现,胃酸过多者、胆道疾病者、肾功能不全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这几种人不宜喝鸡蛋汤。
其实吃人参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泡水喝、也可以直接嚼服、含服、水冲服、加水炖服、配伍中药炖服等,这些吃法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进补效果。
二:吃人参上火
很多人都认为“吃人参上火”,实际上,这种观点极其偏颇,是对人参的最大误解。很多人吃完人参后上火最大的原因就是吃的过量了。
但人参的药力大,尤其是多年生园参和野山参,千万不能超量服用,这样的话效果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就会出现流鼻血、生口疮等现象。那吃人参每天定量多少适合呢?鲜参和干参不一样,园参和野山参不一样,体弱的和体强的不一样,老年人跟年轻人不一样,滋补和治病不一样,轻症和重症不一样,只吃一次和天天吃不一样。
纯野山参的用量,比园参要少许多。成人每天用干野山参不能超过0.3克,如常吃野山参,则要更少,一般0.1克即可。
三:夏天不能吃人参。
有人说,夏天不能吃人参,否则上火,这种说法非常偏面。专家认为,夏天是可以吃人参的,只要在服用人参的时候,注意种类和数量上跟冬天服用上略有区别就行。
人参有以鲜参、白干参(生晒参)、红干参(红参)、参须、人参粉以及人参皂苷片为代表的人参制品。夏天可吃的人参种类比较多,例如:鲜人参、生晒参、参须、人参粉、人参皂苷片等等。红参也是可以吃的,但是一定要控制它的数量。例如:冬季吃红参的量是5克以内,夏天则控制在3克以内。
这一点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而定、不同疾病等灵活掌握。例如,南方人经常吃人参,只要不超量,一般是不会上火的;而东北人常吃人参,即便是与南方人相同的量,也会有一部分人会上火。具体讲,南方人每人每次服1.5克人参的话,东北人每人每次服1克即可。每天可服两次,冬季服三次。如果用人参泡水喝,每天可多喝几次,但夏天每人每天不超过3克,冬天每人每天不超过5克。
四:中国人参不如高丽参和西洋参。
中国人参主产区在长白山西坡及余脉,高丽人参主要产区在长白山以东和以南余脉,他们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不是太大。我国专家曾用中国红参和韩国高丽参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参各项指标含量大多高于和接近高丽参。
有人认为西洋参价格比中国人参高,所以认为效果肯定会更好,其实并不然,韩国一家人参科研机构研究各种参的有效成分如下:日本人参19种,西洋参28种,中国人参30种。我国专家研究发现,中国人参有效成分达56种。
五:儿童和青年人不用吃人参。
儿童能不能吃人参,要因人而宜。体质好、发育健全的儿童,是不用吃人参的。但是如果体质弱、发育存在一定问题的儿童就可以吃人参,但要严格控制用量。
南方地区,秋冬季的时候,大人往往会主动给孩子服用一些人参汤之类,这样就会起到了抗潮湿、抗寒冷的作用,效果不错。
我国古代中医认为,小儿龟背、鸡胸、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脚软、肌肉软、口软)系因虚弱所致,可服用人参来改善现状。
青年人吃人参和老年人吃人参目的有所差别,青年人吃人参为了精力更旺盛,体力更充沛,更有活力;老年人吃人参主要是治病为重,滋补为辅。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年轻的运动员,大多服用人参,以提高运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