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里,第一句"独怜幽草涧边生"是静景,第二句"上有黄鹂深树鸣"是动景,合起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显西涧幽静而富有生机的特点。
《滁州西涧》是春季所写。从幽草,黄鹂,春潮这些词中都可以看出。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全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韦应物生性高洁,爱幽静,好诗文,笃信佛教,鲜食寡欲,所居每日必焚香扫地而坐。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后来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鉴赏
思想内容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第一句和第二句写春天的幽草、涧水、黄鹂、和深茂的树林。
《滁州西涧》描写了作者春游滁州西涧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之景,描绘出了一幅意境幽深,清新优美的野趣画卷。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春景,“独怜”二字,感情色彩浓郁,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次句写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上”字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后两句写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滁州西涧是唐代大诗人韦应物的诗歌,其中的前两句是“独怜幽草涧边生”,确实是岸边晴朗时的景色,而后面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写的是下雨时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