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如下:
第一步是观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对于写景作文来说,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空间方位),也可以是变换的(移步换景)。但无论怎样必须层次清楚。
第二步是抓住特征: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生搬硬套,如冬天可以用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瑞雪纷飞等形容词来形容,这样可以让你的作文更加的生动起来。
第三要层次分明:层次就是文章的内容顺序,也即表达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心里要有数。比如可以先写近景再写远景,最后可以寓情于景,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
第四要动静结合:所谓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色时,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使景色才能活起来,使读者的印象更深刻。例:夜里,下雪了,雪花簌簌地往下落。第二天,我推开门一看,对面的山白了,田野也白了。眼前的院子里也是一片白色,小狗在雪上踩着,踩出了一片小巧的梅花。
第五要抒发感情:任何景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客观存在的景物却能给人不同的感受。我们写景要写自己热爱的景色,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要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这就是借景抒情。如:在写家乡的冬天时,可以表达我对家乡的喜爱或是思念,而这样的喜爱与思念就融入在我们所描绘的景中。
第六要文辞优美:自然景色是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因此在写景色时,一定要文辞优美,语气生动形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这样文章才会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写景作文的层次和顺序
1、描写的景物固定,时间不固定:以时间来分类。
2、时间固定,描写的景物不固定:冬天的作文就可以写雪后的不同景象所展现出的状态,如落满了雪的地面,屋顶,或是还没落满雪,还能隐约可以看见水的小溪,以地点来分类。
3、地点固定,时间也固定:以空间顺序分类。这种方法适用于冬天去游览某一景区,比如去某公园,就可以写先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这种方法可以帮你们把笔下的自然景物写得生动活泼、读起来仿佛是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一样。这种方法,就是拟人。什么是拟人呢?拟就是模拟,人就是人类。连起来的意思是说,用写人的方法去写一种事物,让这种事物表现出人类的动作、表情、情绪、语言等等。
这样说有点抽象,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的句子吧!我们来看《荷花》里的一段话: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同学们,你们看看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荷花只是生长在池塘里的植物,它扎根在淤泥里,当风吹来,它只是随风摆动,怎么可能自由舞蹈呢?可是人却不一样了,人可以自由自在地舞蹈。作者用只有人才会的动作来写荷花。荷花原本只是植物,可是经作者这么一写,荷花仿佛就变成了一个会跳舞的优雅的小姑娘,在风中自由地舞动的身躯。你看,和“一池的荷花都在摇摆”相比,“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是不是就显得更有活力和动感了呢?
我们再来看一下《燕子》里,有这样的一段话:二三月里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小朋友们想一想,花儿、草儿、叶儿怎么会赶集呢?不会,他们只是按时生长的植物罢了,怎么会知道赶集是什么呢?没错,人才会赶集。借用人的动作,这些花草树木都像是有了人的意识,仿佛他们知道春天来了,于是都赶紧从地里冒出来,聚到一起,参加这一场春天的盛会。作者用“赶集”,而不是说“生长”,就是故意用写人的方式在写春天的植物,与“生长”这个词相比,“赶集”这个词赋予植物鲜活的知觉和生命力,显得更加生动。
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动作,我们还可以借用人的哪些特点来写景物呢?太多太多了,比如人的四肢、五官、人穿的衣服、人的表情、人的感情。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几句话:“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陪伴着每一个在夜里赶路的人。”你看,这就是在用人的眼睛来描写星星,表现出星星闪烁明亮的样子,又用“陪伴”点出了星星给予赶路人心灵上的抚慰和陪伴。”你再看看果园:石榴娃娃笑开了肚皮,苹果娃娃穿上了红袄,葡萄树上的娃娃们穿上了紫袍,像一颗颗紫色的水晶。“用人的笑和穿的衣服来描写果园里的水果,写出了果园里硕果累累的景象。
今天这节课,我们讲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可以用人独有的动作、语言、表情,也可以模仿人的外表来描写动物、植物和风景。
写景作文的方法:
第一,足够的词汇量,以及对这些词汇的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 语文词汇散见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广泛的阅读和细心的积累可以提供帮助。
第二,精读文章的能力。 读一篇文章不仅仅要读懂内容,还要读懂文体、结构、技巧、主旨。不能总是让自己成为读者,而应该从创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作者说了什么,他怎么说的,他用了哪些技巧,他想表达他对于世界的什么认识和观点。
第三,对于古代语言和文化的基本了解。 掌握古代语言基本词汇和特点,读懂浅易的文言文,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古人的观念和追求。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追根溯源,才能传承发展。
第四,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足够多的古诗文,对古代知名作家有基本的了解。 小学凡是要求背诵的古诗文最好能熟读成诵,理解深刻,经久不忘。对于知名作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王安石等最好能读一下相关传记。一方面有利于理解其作品,另一方面有利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第五,观察、体验、阅读、思考、表达是一体的。 没有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不可能有对世界的感性认知,没有广泛的阅读不可能加深对世界的理解。这里的广泛阅读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哲学、心理等方面的著作都可涉猎,他们不仅可以增广见识,还能提供认识世界的不同角度,提供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是我们表达的基础。没有对这些问题的个性化思考就只会人云亦云。
作文考试考查的不仅仅是语言表达能力,而是对整个语文能力的综合考察。没有体验、阅读、思考,空洞的表达是打动不了人心的。作文虽有技巧,但一切技巧的前提是实力的提升。
1、写景作文的话,首先要点明是哪里的景色,是大家都去过的地方,还是大多数人去过,地点的景色要写明。
2、写景作文,因为是写景,所以也会有四季的变化。所以可以着重写一个季节的变化,也可以写多个季节的变化。
3、既然是写景作文,当然也要融入一些感情,所以在整个作文当中,也要包含自己对于景色的看法,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可以表现出来。
4、写景作文,可以按照参观的顺序进行描写,这样在描写的时候,也有顺序,别人在阅读的时候,也有顺序。
5、写景的作文,可以多用一些比喻句,比如《桂林山水》就用了很多比喻句,这样能够让读者发挥想象力,想象出桂林的美景。
写景作文一般有以下几种写作顺序:
1.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一处景物,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景象,为了把它们全面地介绍给读者,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依次描述出不同时间出现的不同的景象。
2.按照空间顺序来写
一个景物总是由各部分组成的,为了把一个景物完整地表现出来,可以按空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为此,可采用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外向里,或由里向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等顺序来描绘景物。
3.采用定点写景的方法
4.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
三、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围绕中心思想选材。
写景记叙文表达中心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借景抒情;二是以景明理。
例如,《家乡的秋天》一文,在对家乡秋季景物的描写过程中,充满了对自然、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感情,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往往会收到情从景生、情景交融的效果;又比如《夕阳》一文,作者通过对夕阳美丽景色的描写,告诉人们“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道理,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以景明理,立意高远且顺理成章。
四、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为体现景物的某个特征,就要适当地展开合理的想象,如联想到诗词佳句、故事轶闻、历史传说、民俗谚语等;也可展开想象,将自己看见的景物与自己内心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还可以穿插对历史的联想,这样可使文章的内容丰厚,趣味横生,充满文学色彩,更富有感染力。
五、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能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景物的特点。
除了以上五点技法外,如果你的写景作文能在结构上独具匠心,在语言表达上精心锤炼,那么你的写景作文就会出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