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二金”即“”五险一金”再加上“企业年金”。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企业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五险”指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
建筑工程称为两金指的是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和应收帐款净额。
1、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
指工业企业生产的并经质量检验合格的、已办理入库手续但尚未销售出去的本期末实际产成品库存量。产成品库存的判断是与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的库存数量相比较的结果。
2、应收帐款净额
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也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又称建筑工作量。这部分投资额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
“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指与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相配套的电气、给排水、暖通、通信、智能化、电梯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
扩展资料:
计算产成品库存量有两种方法:
(1)盘点法。也称直接计算法。产成品在其收发保管过程中,由于计量误差、检验疏忽、管理不善、自然损耗以及核算错误等原因,可能发生盘盈盘亏、毁损等现象;
为了加强产成品管理,保护旧家资材的安全完整,要求对产品库存定期盘点,确定产成品的实际库存量,并与帐面核对,查明盘盈、盘亏、毁损、变质,以及需要返修、报废的产品数量。
(2)间接计算法。即根据帐面记录的数字,利用收入、销售、库存的平衡关系,推算期末产品库存量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这种方法快速及时,工作量较小,可反映库存静态,但准确程度较差,在实际工作中应与盘点法相结合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产成品库存。
双金属中的721是热敏双金属。
fpa721-110是热敏双金属,它是原理由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热澎胀系数的金属材料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能感知外界温度的变化,自动地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从而完成相应要求的动作。结构简单、高可靠性、高稳定性、节能。基本应用(1)低压电器行业(温控器/保护器/继电器等)(2)家电工业(彩电/空调/照明)(3)仪器仪表行业。
热双金属材料: 按使用温度特性分类, 有高温型系列(如FPA223-70、FPA181-70等)、中温型系列(如FPA223-80、FPA206-78等)、低温型系列(如FPA721-110、FPA721-12等); 若按电阻特性分类, 则低电阻系列(如FPA721-5、FPA982-2等)、中电阻系列(如FPA223-40、FPA223-25等)、高电阻系列(如FPA721-140、FPA223-110等) , 主要作为温控元件, 广泛应用于低压电器(如断路器、控制器等)、家用电器(如温控器、保护器等), 技术特点是运用先进中温固相连续复合技术进行大卷重卷状复合加工, 可保证产品品质一致性。
(1)一锭金子有多重?
这个不好回答呀.........。
中国古代流通的不是欧洲的金币或银币,而是金锭银锭。
金锭不同于铜钱,铜钱除了官铸外是不允许私铸,而金锭却允许民间私铸,许多规模较大的票号、钱庄都有自己铸造金锭,因此古代金锭的称量、具名、形状、成色都没有统一的规格,种类十分杂乱,直到清朝以及其之后,金锭在铸造、称量、具名及形状等规范上较为系统了。
据史料和现存古物来看:金锭有一两、二两乃至十两、二十两之分;银锭有半两、一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以至一百两或三百两。
旧制一市斤等于十六两。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我算术不太好,就麻烦LZ自己算了。
(2)能兑换多少银子?
这个也不好回答..........。
水浒中1两金子大概兑换13两银子,明初的金银比价则为1:5。隆庆六年官定云南的金银比价为1:8。到崇祯年间,金银的市场比价则从1:10变为1:15,已与西欧的金银比价接近。
平均来说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所以:
一两的金锭=8~11两白银
二两的金锭=19~22两白银
十两的金锭=80~110两白银。
二十两的金锭=160~220两白银。
一些资料:
金银锭可分为几种:船形(元宝)、条形、饼形,不同形状的金银锭有着不同的名称,船形的一般称金银锭,条形的一般称金银铤,饼形的一般称金银饼。
金锭以明清两朝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人们也常常称其为“元宝”。“元宝”这种形状在明以前是没有的。先秦有马蹄形金锭,西汉时有麟趾金,均与元宝差别很大;唐代银锭多为长立方体,宋代则为束腰板形。唐宋银锭造型简单,堆放时能充分占用空间。
其实,元宝正是从唐宋圆弧束腰银板演变过来的。当圆弧束腰银板的边线呈圆弧型后,银板的两端开始变厚;当变厚到一定程度后,便向两边向一方面翘起,最后就成了“元宝”。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
水浒中1两金子大概兑换13两银子;1两银子大概兑换4贯钱。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2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各省市地区的社保会略有不同。需要交多少钱有两种标准,一个是按市内平均工资标准来定。另一种是按你的每月工资来定。在这里都假设你的每月工资和市平工资一样是1000元好了,那么1000就是计算的标准好了。单位每月需要帮你缴纳的钱有:社会统筹养老帐户按标准的8%,另还需要缴纳地方个人养老帐户按标准的3%。合计起来单位按1000标准需要帮你缴纳的金额为1000*8%+1000*3%=110元。你个人要缴纳的是个人养老帐户,是按标准的8*缴费的,也就是80元。由于你从2月份起停交了,6月份已进入公司,豪无疑问的是,2-6月份的社保费(包含个人和单位的份)你是需要自已交的了。而6月份之后到目前,公司应不该交这个时段的费用,我觉得,这要看你6月份入职之后造成未能补交社保的原因是由你造成的还是公司造成的,由你造成的,理应由你来交,公司造成的公司来交。这样比较合理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