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一必修二作业本专题三

问题描述:高一化学必修二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知识点 大家好,小编为大家解答高一化学必修二作业本答案浙教版的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高一化学必修二作业本答案人教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化学必修二都有哪些章每章叫什么

化学高一必修二作业本专题三的相关图片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 其特点主要有:

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 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百万种。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互相可以结合成碳链或碳环。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有机化合物众多的原因之一。 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燃烧。和无机物相比,它们的热稳定性比较差,电解质受热容易分解。有机物的熔点较低,一般不超过400℃。有机物的极性很弱,因此大多不溶于水。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分子间反应,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因此反应缓慢,往往需要催化剂等手段。而且有机物的反应比较复杂,在同样条件下,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时进行几个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水、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

2.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

油脂主要存在于食用油、冰激凌、牛奶等;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

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鱼、肉、牛奶、蛋等;

纤维素主要存在于青菜中,有利于胃的蠕动,防止便秘。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是有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分类:

一.根据碳原子结合而成的基本骨架不同,有机化合物被分为三大类: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2.碳环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2],故称碳环化合物。它又可分为两类:脂环族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或稠苯体系的化合物。3.杂环化合物:组成这类化合物的环除碳原子以外,还含有其它元素的原子,叫做杂环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

决定某一类化合物一般性质的主要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或功能基。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

[编辑本段]命名:

1.俗名及缩写

有些化合物常根据它的来源而用俗名,要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木醇是甲醇的俗称,酒精(乙醇)、甘醇(乙二醇)、甘油(丙三醇)、石炭酸(苯酚)、蚁酸(甲酸)、水杨醛(邻羟基苯甲醛)、肉桂醛(β-苯基丙烯醛)、巴豆醛(2-丁烯醛)、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氯仿(三氯甲烷)、草酸(乙二酸)、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甘氨酸(α-氨基乙酸)、丙氨酸(α-氨基丙酸)、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D-葡萄糖、D-果糖(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糖的开链结构)等。还有一些化合物常用它的缩写及商品名称,如:RNA(核糖核酸)、DNA(脱氧核糖核酸)、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煤酚皂或来苏儿(47%-53%的三种甲酚的肥皂水溶液)、福尔马林(40%的甲醛水溶液)、扑热息痛(对羟基乙酰苯胺)、尼古丁(烟碱)等。

2.普通命名(习惯命名)法

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

正:代表直链烷烃;

异: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

新:一般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

3.系统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其中烃类的命名是基础,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

1.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是所有开链烃及其衍生物命名的基础。

命名的步骤及原则:

(1)选主链 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有几条相同的碳链时,应选择含取代基多的碳链为主链。

(2)编号 给主链编号时,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开始。若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应使各取代基都有尽可能小的编号或取代基位次数之和最小。

(3)书写名称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的位次,先写出取代基的位次及名称,再写烷烃的名称;有多个取代基时,简单的在前,复杂的在后,相同的取代基合并写出,用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用半字线隔开。

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10.糖: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1、甲烷(天然气) 分子式为:CH4 特点:最简单的有机物。

2、乙烯 分子式为:C2H4 特点:最简单的烯烃(有碳碳双键)

3、乙醇(酒精) 分子式为:CH3CH2OH 特点:最常见的有机物之一。

4、乙酸(醋酸) 分子式为:CH3COOH 特点:同上。

5、苯 分子式为:C6H6 特点:环状结构。

2. 质上的特点

物理性质方面特点

1) 挥发性大,熔点、沸点低

2) 水溶性差 (大多不容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方面的特性

1) 可燃性

2) 熔点低(一般不超过400℃)

3) 溶解性(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汽油、四氯化碳、乙醚、苯)

4) 稳定性差(有机化合物常会因为温度、细菌、空气或光照的影响分解变质)

5)反应速率比较慢

6)反应产物复杂

【回归课本】

1.常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与同分异构体有关的综合脉络。

3.有机反应主要类型归纳

下属反应物 涉及官能团或有机物类型 其它注意问题。

取代反应 酯水解、卤代、硝化、磺 化、醇成醚、氨基酸成肽、皂化、多糖水解、肽和蛋白质水解等等 烷、苯、醇、羧酸、酯和油脂、卤代烃、氨基酸、糖类、蛋白质等等 卤代反应中卤素单质的消耗量;酯皂化时消耗NaOH的量(酚跟酸形成的酯水解时要特别注意)。

加成反应 氢化、油脂硬化 C=C、C≡C、C=O、苯环 酸和酯中的碳氧双键一般不加成;C=C和C≡C能跟水、卤化氢、氢气、卤素单质等多种试剂反应,但C=O一般只跟氢气、氰化氢等反应。

消去反应 醇分子内脱水卤代烃脱卤化氢 醇、卤代烃等 、 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氧化反应 有机物燃烧、烯和炔催化氧化、醛的银镜反应、醛氧化成酸等 绝大多数有机物都可发生氧化反应 醇氧化规律;醇和烯都能被氧化成醛;银镜反应、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中消耗试剂的量;苯的同系物被KMnO4氧化规律。

还原反应 加氢反应、硝基化合物被还原成胺类 烯、炔、芳香烃、醛、酮、硝基化合物等 复杂有机物加氢反应中消耗H2的量。

加聚反应 乙烯型加聚、丁二烯型加聚、不同单烯烃间共聚、单烯烃跟二烯烃共聚 烯烃、二烯烃(有些试题中也会涉及到炔烃等) 由单体判断加聚反应产物;由加聚反应产物判断单体结构。

缩聚反应 酚醛缩合、二元酸跟二元醇的缩聚、氨基酸成肽等 酚、醛、多元酸和多元醇、氨基酸等 加聚反应跟缩聚反应的比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醇、醛、酸、酯转化关系的延伸。

一 有机化合物

(一)烃 碳氢化合物

烷烃:CnH(2n+2) 如甲烷 CH4。

夹角:109°28′

是烷烃中含氢量最高的物质。

烷烃有对称结构,结构式参看书上。

甲烷为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CH4+2O2→CO2+2H2O 注意条件。

取代反应:CH4+Cl2→CH3Cl+HCl 条件:光照 注意四个取代反映。

同系物:结构相似,相互之间相差一个或多个碳氢二基团。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

甲烷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有机中,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烷。

C-C:饱和烃 C=C:不饱和烃。

与氧气反应,明亮火焰大量黑烟。

含C=C的烃叫做烯烃,不饱和,碳碳双键键能不一样,因此一个容易断裂,发生加成反应成为稳定的单键。

可以与强氧化剂和溴单质发生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注意条件。具体结构见课本。

夹角:120°

与溴单质、水、氢气、氯化氢气体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对应物质。注意条件。

(二)烃的衍生物

乙醇:CH3CH2OH

乙醇和二甲醚都是C2H6O,但是结构不同。所以2mol乙醇与钠反应生成1mol氢气,断的是O-H。

-OH羟基,是乙醇的基团。基团决定了有机物的性质,且发生反应大多是在基团附近。

可以看做是羟基取代了乙烷中一个氢。

乙醇要求的反应:

1.氧化反应:CH3CH2OH+3O2→2CO2+3H2O条件点燃。

2.催化氧化,生成甲醛。具体见笔记。

3.使酸性重铬酸钾aq变绿,反应不作要求。

跪求高一化学必修二的方程式的相关图片

跪求高一化学必修二的方程式

哪个版本的化学书呢?

人教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归纳与整理

结束语

附录I 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II 部分酸、碱的溶解性表(室温)

附录III 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苏教版

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1)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2)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12)

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18)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29)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30)

第二单元:化学发应中的热量(34)

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点能的转化(40)

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核氢能的利用(47)

专题3:有机化合无的获得与应用(57)

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58)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69)

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80)

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91)

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核创造物质的科学(92)

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99)

附录1:相对原子质量表(107)

附录2:中英文名词对照表(108)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详细点的相关图片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详细点

高中化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化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急求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每章知识点网络图。的相关图片

急求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每章知识点网络图。

11、金属的通性:导电、导热性,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一般情况下除Hg外都是固态。

12、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①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如Hg、Ag。

②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如Fe、Sn、Pb等。

③电解法:适用于活泼金属,如K、Na、Al等(K、Ca、Na、Mg都是电解氯化物,Al是电解Al2O3)。

13、铝及其化合物

Ⅰ、铝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较软的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

②化学性质:Al—3e-==Al3+。

a、与非金属:4Al+3O2==2Al2O3,2Al+3S==Al2S3,2Al+3Cl2==2AlCl3。

b、与酸: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

常温常压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

c、与强碱:2Al+2NaOH+2H2O==2NaAlO2(偏铝酸钠)+3H2↑ (2Al+2OH-+2H2O==2AlO2-+3H2↑)。

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但铝却可以。

d、铝热反应:2Al+Fe2O3===2Fe+Al2O3,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

Ⅱ、铝的化合物

①Al2O3(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a、与酸:Al2O3+6H+==2Al3++3H2O b、与碱:Al2O3+2OH-==2AlO2-+H2O。

②Al(OH)3(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具有吸附作用。

a、实验室制备:AlCl3+3NH3•H2O==Al(OH)3↓+3NH4Cl,Al3++3NH3•H2O==Al(OH)3↓+3NH4+。

b、与酸、碱反应:与酸 Al(OH)3+3H+==Al3++3H2O 与碱 Al(OH)3+OH-==AlO2-+2H2O。

③KAl(SO4)2(硫酸铝钾)。

KAl(SO4)2•12H2O,十二水和硫酸铝钾,俗名:明矾。

KAl(SO4)2==K++Al3++2SO42-,Al3+会水解:Al3++3H2O Al(OH)3+3H+。

因为Al(OH)3具有很强的吸附型,所以明矾可以做净水剂。

14、铁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排第四。

②化学性质:

a、与非金属:Fe+S==FeS,3Fe+2O2===Fe3O4,2Fe+3Cl2===2FeCl3。

b、与水:3Fe+4H2O(g)===Fe3O4+4H2。

c、与酸(非氧化性酸):Fe+2H+==Fe2++H2 与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会被氧化成三价铁。

d、与盐:如CuCl2、CuSO4等,Fe+Cu2+==Fe2++Cu。

Fe2+和Fe3+离子的检验:

①溶液是浅绿色的。

Fe2+ ②与KSCN溶液作用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

③加NaOH溶液现象:白色 灰绿色 红褐色。

①与无色KSCN溶液作用显红色。

Fe3+ ②溶液显黄色或棕黄色。

③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15、硅及其化合物

Ⅰ、硅

硅是一种亲氧元素,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结合,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有晶体和无定型两种。晶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常温下不活泼。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光电池等能源。

Ⅱ、硅的化合物

①二氧化硅

a、物理性质:二氧化硅具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熔点高,硬度大。

b、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是H2SiO3的酸酐,但不溶于水。

SiO2+CaO===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SiO2+4HF==SiF4↑+2H2O。

c、用途:是制造光导纤维德主要原料;石英制作石英玻璃、石英电子表、石英钟等;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等;石英砂常用作制玻璃和建筑材料。

②硅酸钠:硅酸钠固体俗称泡花碱,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常作粘合剂、防腐剂、耐火材料。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实验室可以用可溶性硅酸盐与盐酸反应制备硅酸:Na2SiO3+2HCl==2NaCl+H2SiO3↓。

③硅酸盐:

a、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种类多,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组成。其表示方式。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如:滑石Mg3(Si4O10)(OH)2可表示为3MgO•4SiO2•H2O。

b、硅酸盐工业简介:以含硅物质为原料,经加工制得硅酸盐产品的工业成硅酸盐工业,主要包括陶瓷工业、水泥工业和玻璃工业,其反应包含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水泥的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成份是Na2SiO3•CaSiO3•4SiO2;陶瓷的原料是黏土。注意:三大传统硅酸盐产品的制备原料中,只有陶瓷没有用到石灰石。

16、氯及其化合物

①物理性质: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氯原子易得电子,使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作氧化剂。与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拓展1、氯水: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

式存在,其主要溶质是Cl2。新制氯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拓展2、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漂白)的易分解(分解变成HCl和O2)的弱酸。

拓展3、漂白粉: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须和酸(或空气中CO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17、溴、碘的性质和用途

溴 碘

物理

性质 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液体,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强腐蚀性 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气态碘在空气中显深紫红色,有刺激性气味。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化学

性质 能与氯气反应的金属、非金属一般也能与溴、碘反应,只是反应活性不如。

氯气。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Cl2>Br2>I2。

18、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②化学性质:

a、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中强酸):SO2+H2O H2SO3。

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2+Na2SO3+H2O==2NaHSO3。

b、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种暂时性的漂白。

c、具有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18、硫酸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密度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化学性质:酸酐是SO3,其在标准状况下是固态。

物质

组成性质 浓硫酸 稀硫酸

电离情况

H2SO4==2H++SO42-。

主要微粒 H2SO4 H+、SO42-、(H2O)。

颜色、状态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无色液体。

性质 四大特性 酸的通性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a、吸水性:将物质中含有的水分子夺去(可用作气体的干燥剂)。

b、脱水性:将别的物质中的H、O按原子个数比2:1脱出生成水。

c、强氧化性:

ⅰ、冷的浓硫酸使Fe、Al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

ⅱ、活泼性在H以后的金属也能与之反应(Pt、Au除外):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ⅲ、与非金属反应:C+2H2SO4(浓硫酸)===CO2↑+2SO2↑+2H2O。

ⅳ、与较活泼金属反应,但不产生H2。

d、不挥发性:浓硫酸不挥发,可制备挥发性酸,如HCl:NaCl+H2SO4(浓)==NaHSO4+HCl。

三大强酸中,盐酸和硝酸是挥发性酸,硫酸是不挥发性酸。

③酸雨的形成与防治

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包括雨、雪、雾等降水过程,是由大量硫和氮的氧化物被雨水吸收而。

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是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的生产等产。

生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SO2 H2SO3 H2SO4。在防治时可以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9、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气(N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

b、分子结构:分子式——N2,电子式—— ,结构式——N≡N。

c、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其性质非常稳定。

①与H2反应:N2+3H2 2NH3。

②与氧气反应:N2+O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O2===2NO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

3NO2+H2O===2HNO3+NO,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中的NO2。

两条关系式: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

Ⅱ、氨气(NH3)

a、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

b、分子结构:分子式——NH3,电子式—— ,结构式——H—N—H。

c、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一水合氨) NH4++OH-,所以氨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现象:产生白烟。

d、氨气制备: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

方程式: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注意:收集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减缓排气速度,收集较纯净氨气)。

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收集满。

干燥: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Ⅲ、铵盐

a、定义: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如Cl-、SO42-、CO32-)形成的化合物,如NH4Cl,NH4HCO3等。

b、物理性质: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c、化学性质:

①加热分解:NH4Cl===NH3↑+HCl↑,NH4HCO3===NH3↑+CO2↑+H2O。

②与碱反应:铵盐与碱共热可产生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氨气,故可以用来检验铵根离子的存在,如:NH4NO3+NaOH===NH3↑+H2O+NaCl,,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是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原理。

d、NH4+的检验:NH4++OH-===NH3↑+H2O。操作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是否变蓝,如若变蓝则说明有铵根离子的存在。

20、硝酸

①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硝酸因为挥发HNO3产生“发烟”现象,故叫做发烟硝酸。

②化学性质:a、酸的通性:和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b、不稳定性:4HNO3=== 4NO2↑+2H2O+O2↑,由于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于水,所以久置的硝酸会显黄色,只需向其中通入空气即可消除黄色。

c、强氧化性:ⅰ、与金属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常温下Al、Fe遇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以用铝制或铁制的容器储存浓硝酸。

ⅱ、与非金属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

d、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照体积比3:1混合而成,可以溶解一些不能溶解在硝酸中的金属如Pt、Au等。

21、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①原子组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不带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组成 质子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

②原子表示方法:

A:质量数 Z:质子数 N:中子数 A=Z+N。

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多少,确定了质子数就可以确定它是什么元素。

③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6O和18O,12C和14C,35Cl和37Cl。

④电子数和质子数关系:不带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

带正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带负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⑤1—18号元素(请按下图表示记忆)。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⑥元素周期表结构

短周期(第1、2、3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2、8、8)。

元 周期(7个横行) 长周期(第4、5、6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18、18、32)。

素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元素种类为26,若排满为32)。

周 主族(7个)(ⅠA—ⅦA)。

期 族(18个纵行,16个族) 副族(7个)(ⅠB—ⅦB)。

表 0族(稀有气体族:He、Ne、Ar、Kr、Xe、Rn)。

Ⅷ族(3列)。

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

⑧元素周期律:

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所以在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金属性最强的是Fr (自然界中是Cs,因为Fr是放射性元素)。

判断金属性强弱的四条依据:

a、与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释放出氢气的难易程度,越剧烈则越容易释放出H2,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c、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如:Fe+CuSO4==FeSO4+Cu)。

d、原电池的正负极(负极活泼性>正极)

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三条依据:

a、与H2结合的难易程度以及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结合则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c、非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如:Cl2+H2S==2HCl+S↓)。

注意:“相互证明”——由依据可以证明强弱,由强弱可以推出依据。

⑨化学键: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 极性键。

化学键 非极性键。

离子键。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间形成。

非极性键: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A—A型,如:H2,Cl2,O2,N2中存在非极性键。

极性键:不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A—B型,如:NH3,HCl,H2O,CO2中存在极性键。

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活泼的金属(ⅠA、Ⅱ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ⅥA、ⅦA)间形成,如:NaCl,MgO,KOH,Na2O2,NaNO3中存在离子键。

注:有NH4+离子的一定是形成了离子键;AlCl3中没有离子键,是典型的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仅仅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如:HCl,H2SO4,CO2,H2O等。

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如:NaCl,Mg(NO3)2,KBr,NaOH,NH4Cl。

22、化学反应速率

①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v==△C/△t。

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浓度增大,速率增大 温度:温度升高,速率增大。

压强:压强增大,速率增大(仅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有影响)。

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其他: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的性质。

23、原电池

负极(Zn):Zn—2e-==Zn2+。

正极(Cu):2H++2e-==H2↑。

①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a、有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者其中一个为碳棒)做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

做负极,较不活泼金属做正极

b、有电解质溶液

c、形成闭合回路

24、烃

①有机物

a、概念: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碳酸盐等无机物外。

b、结构特点:ⅰ、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一定形成四根共价键。

ⅱ、碳原子可以和碳原子结合形成碳链,还可以和其他原子结合。

ⅲ、碳碳之间可以形成单键,还可以形成双键、三键。

ⅳ、碳碳可以形成链状,也可以形成环状。

c、一般性质:ⅰ、绝大部分有机物都可以燃烧(除了CCl4不仅布燃烧,还可以用来灭火)。

ⅱ、绝大部分有机物都不溶于水(乙醇、乙酸、葡萄糖等可以)。

②烃: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甲烷、乙烯、苯的性质见表)。

③烷烃:

a、定义:碳碳之间以单键结合,其余的价键全部与氢结合所形成的链状烃称之为烷烃。因为碳的所有价键都已经充分利用,所以又称之为饱和烃。

b、通式:CnH2n+2,如甲烷(CH4),乙烷(C2H6),丁烷(C4H10)。

c、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状态由气态(1—4)变为液态(5—16)再变为固态(17及以上)。

d、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能够燃烧,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同甲烷。

CnH2n+2+(3n+1)/2O2 nCO2+(n+1)H2O。

e、命名(习惯命名法):碳原子在10个以内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

④同分异构现象: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现象,称之为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物质之间称为同分异构体。

如C4H10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3(正丁烷),CH3CHCH3(异丁烷)。

甲烷 乙烯 苯

分子式 CH4 C2H4 C6H6。

结构式

不作要求

结构

简式 CH4

CH2=CH2 或

电子式

不作要求

空间

结构 正四面体结构 平面型 平面型(无单键,无双键,介于单、双键间特殊的键,大∏键)。

物理

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煤道坑气的主要成分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有毒。

化学

性质 ①氧化反应:

CH4+2O2 CO2+2H2O。

②取代反应:

CH4+Cl2 CH3Cl+HCl。

①氧化反应: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C2H4+3O2 2CO2+2H2O。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 。

③加聚反应:

nCH2=CH2 —CH2—CH2—

产物为聚乙烯,塑料的主要成份,是高分子化合物 ①氧化反应:

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2C6H6+15O2 12CO2+6H2O。

②取代反应:

a.与液溴反应:

+Br2 +HBr。

b.与硝酸反应:

+HO-NO2 +H2O。

③加成反应:

+3H2 (环己烷)。

用途 可以作燃料,也可以作为原料制备氯仿(CH3Cl,麻醉剂)、四氯化碳、炭黑等 石化工业的重要原料和标志,水果催熟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制造塑料,合成纤维等 有机溶剂,化工原料。

注: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有上有下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直接相连的反应:只上不下。

芳香烃——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称为芳香烃。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易取代,难加成)。

25、烃的衍生物

①乙醇:

a、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易挥发的液体,可和水以任意比互溶,良好的溶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C2H6O,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官能团——羟基,—OH。

c、化学性质:ⅰ、与活泼金属(Na)反应: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ⅱ、氧化反应:燃烧:C2H5OH+3O2 2CO2+3H2O。

催化氧化:2CH3CH2OH+O2 2CH3CHO+2H2O。

ⅲ、酯化反应: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d、乙醇的用途:燃料,医用消毒(体积分数75%),有机溶剂,造酒。

②乙酸:

a、物理性质: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纯净的乙酸称为冰醋酸。

b、分子结构:分子式——C2H4O2,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

c、化学性质:ⅰ、酸性(具备酸的通性):比碳酸酸性强。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CH3COOH+NaOH=CH3COONa+H2O。

ⅱ、酯化反应(用饱和Na2CO3溶液来吸收,3个作用)。

d、乙酸的用途:食醋的成分(3%—5%)。

③酯:

a、物理性质: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低级酯具有特殊的香味。

b、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ⅰ、酸性条件下水解: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ⅱ、碱性条件下水解:CH3COOCH2CH3+NaOH CH3COONa+CH3CH2OH。

26、煤、石油、天然气

①煤: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可通过干馏、气化和液化进行综合利用。

蒸馏:利用物质沸点(相差在20℃以上)的差异将物质进行分离,物理变化,产物为纯净物。

分馏:利用物质沸点(相差在5℃以内)的差异将物质分离,物理变化,产物为混合物。

干馏:隔绝空气条件下对物质进行强热使其发生分解,化学变化。

②天然气:主要成份是CH4,重要的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加热分解制炭黑和H2)。

③石油:多种碳氢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可通过分馏、裂化、裂解、催化重整进行综合利用。

分馏的目的:得到碳原子数目不同的各种油,如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裂化的目的:对重油进行裂化得到轻质油(汽油、煤油、柴油等),产物一定是一个烷烃分子加一个烯烃分子。

裂解的目的: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三烯”(乙烯、丙烯、1,3—丁二烯)。

催化重整的目的:得到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

27、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

物质(离子) 方法及现象

Cl- 先用硝酸酸化,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 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CO32- 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可溶于硝酸(或盐酸),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Al3+ 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沉淀消失。

Fe3+(★) 加入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

NH4+(★) 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

Na+ 焰色反应呈黄色

K+ 焰色反应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I2 遇淀粉溶液可使淀粉溶液变蓝。

蛋白质 灼烧,有烧焦的羽毛气味。

http://wenku.baidu.com/view/e4b29339915f804d2b16c187.html?re=view。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______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 。

2 Na + 2H2O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

2R+ 2 H2O =2 ROH + H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___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

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3)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小结: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碱金属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递变性: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_______,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________,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________,即金属性逐渐_______。

(二)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________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X2 + H2 = 2 HX 。

卤素单质与H2 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 ;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

2NaBr +Cl2 =2NaCl + Br2 氧化性:Cl2________Br2;还原性:Cl-_____Br-。

2NaI +Cl2 =2NaCl + I2 氧化性:Cl2_______I2 ; 还原性:Cl-_____I-。

2NaI +Br2 =2NaBr + I2 氧化性:Br2_______I2; 还原性:Br-______I-。

结论: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5. 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据:

1. 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2.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3.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应原子结构。

同主族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三.核素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 = 核电核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4)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

(二)核素

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1)两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

(2)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

 (3)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2.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

二.元素周期律:

1.核外电子层排布: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_______个递增到_________个的情况(K层由1-2)而达到结构的变化规律。

2.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高价由,中部出现负价,由 的变化规律。

(1)O、F无正价,金属无负价。

(2)最高正化合价: 最低负化合价:-4→-1→0。

(3)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4)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________。

(5)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 0 、2、 4、 6。

最外层电子数= 4 5 6 7。

三.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1.2Na + 2H2O=2NaOH + H2 ↑ (容易) Mg + 2 H2O 2Mg(OH)2 + H2 ↑(较难)

金属性:Na > Mg。

2.Mg + 2HCl =MgCl2 + H2↑ (容易) 2Al + 6 HCl = 2AlCl3 +3H2↑(较难)

金属性:Mg >Al 根据1、2得出: 金属性 Na > Mg> Al。

3.碱性 NaOH >Mg(OH)2> Al(OH)3 金属性:金属性 Na> Mg> Al。

Na Mg Al

金属性逐渐减弱

4.结论: Si P S Cl 。

单质与H2的反应越来越容易 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稳定。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故: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Na Mg AlSi P S Cl 。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5.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四、同周期、同主族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

1. 周期表中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在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

2. 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角是,Cs;非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右上角,是F。

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对我们的指导作用。

①在周期表中寻找新的农药。②在周期表中寻找半导体材料。③在周期表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第三节 化学键

一.离子键

1.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

离子化合物:像NaCl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Na2O、K2S等。

 (2)强碱:如NaOH、KOH、Ba(OH)2、Ca(OH)2等。

 (3)大多数盐:如Na2CO3、BaSO4。

 (4)铵盐:如NH4Cl。

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一般规律)

注意: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2.电子式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

(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4)不能把“→”写成“=”;(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二.共价键

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键 型 离子键 共价键。

形成过程 得失电子 形成共用电子对。

成键粒子 阴、阳离子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原 子。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中不是离子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

3.共价键的存在:

 非金属单质:H2、X2 、N2等(稀有气体除外)

 共价化合物:H2O、 CO2 、SiO2、 H2S等。

 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

4.共价键的分类:

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极性键: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

三.电子式:

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

2.阴阳离子的电子式:

 (1)阳离子 简单阳离子:离子符号即为电子式,如Na+、、Mg2+等。

复杂阳离子:如NH4+ 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2)阴离子 简单阴离子:、

复杂阴离子:

3.物质的电子式:

(1)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结合即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AB型:NaCl__________________,MgO_________________。

A2B型:如Na2O _______________。

AB2型:如MgCl2 :_________________。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l2______ O2_________等。

(3)共价化合物:如HCl_________、CO2_____________、NH3__________、CH4___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关系。

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2.分子或化合物里的原子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___结合的。

3.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

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形成是与能量联系在一起的,断开旧的化学键要_______能量,而形成新的化学键要_________能量,因此,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物质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有的化学反应的发生,要从环境中吸收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物质内部;有的化学反应的发生,要向环境中释放能量,使自身体系能量降低。即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但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也有其它的表现形式,如电能,光能等。

3.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热能 即为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热能 即为吸热反应。

4. 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

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一固定数值。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___________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为二次能源,如电力、蒸汽、氢能等。

二、化学电源

1、原电池: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的装置。

2、形成条件: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闭合的回路,电解质溶液。

3、电极名称:

负极:一般为活泼金属,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一般为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电极周围的阳离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简略为:负氧正还 

4、示例电池和电极反应:

①干电池 。

电极反应:

负极(锌筒):Zn— 2e— = Zn2+; 正极(石墨):

总反应:Zn+ + Zn2+;

②.铅蓄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  正极:

③.锂电池

总反应:8Li+ 3SOCl2 = 6LiCl + Li2SO4 + 2S。

④.燃料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2H2+ 4OH— —2e— = 4H2O 正极:O2+ 2H2O + 2e— = 4OH—

电池的总反应为:2H2+ O2 = 2H2O。

四、电解原理

1、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2、电解原理: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3、电极名称: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4、电解应用举例

①、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

(1)电极反应

阴极:2H++2e- = H2↑ 阳极:2Cl-+2e-= Cl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2H2O+2NaCl2NaOH+ H2↑+Cl2↑。

离子方程式:2H2O+2Cl-2OH-+ H2↑+Cl2↑。

②、电解熔融氯化钠

(1)电极反应

阴极:2Na++2e- =2Na 阳极:2Cl--2e-= Cl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 2NaCl(熔融)2Na+ Cl2↑。

③、电解熔融氯化镁

(1)电极反应

阴极:Mg2++2e- = Mg 阳极:2Cl--2e-= Cl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 MgCl2(熔融)Mg+ Cl2↑。

④、电解熔融氧化铝

(1)电极反应

阴极:4Al3++12e- =4Al 阳极:6O2-+12e-=3O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 2Al2O3(熔融)4Al+3O2↑。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C / △t 时间:(如每秒、每分、每小时)

反应速率的单位:mol/(L•s ) mol/(L•min) mol/(L•h)。

(1) 现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注明物质。

(2)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转化浓度一定按比例。

(3)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例:

2A(g)+3B (g)C(g)+4D(g) ν(A):ν(B):ν(C):ν(D) = 2 :3 :1 :4。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1. 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________,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_____________”,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2. 对于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反应开始: υ(正)>υ(逆)

反应过程中:υ(正)逐渐减小,υ(逆)逐渐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

平衡时: υ(正)=υ(逆);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3.化学反应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 等:υ(正)=υ(逆)

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变:如果外界条件的改变,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

4. 化学平衡必须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不同的条件将建立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通过反应条件的控制,可以改变或稳定反应速率,可以使可逆反应朝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方向进行,这对于化学反应的利用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具体工业生产中,既要考虑反应的速率也要考虑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如工业合成氨时,就要通过控制反应器的温度和压强,使反应既快又能达到较大的限度。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复习

一、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1.成键特点: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呈四价。碳原子既可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之间也可相互成键;既可以形成单键,也可以形成双键或三键;碳碳之间可以形成长的碳链,也可以形成碳环。

[拓展]我们知道,当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为n时,其中氢原子个数的最大数值为2n+2,这是氢原子个数的上限值。以链状烷烃分子结构和分子组成通式CnH2n+2为基础进行分析和比较:在结构中,若增加一个C=C或C=O双键,就少2H;在结构中若出现一个C≡C就少4H;在结构中若出现一个环状结构也少2H;所以,烯烃和环烷烃的分子组成通式都为CnH2n;炔烃和二烯烃的分子组成通式都为CnH2n-2;苯和苯的同系物,结构中有苯环结构,苯环可以看成是具有3个C=C双键和一个环状结构,氢原子个数应在烷烃的基础上减去4×2=8个,故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组成通式为:CnH(2n+2-4×2)即CnH2n-6 (n≥6)。

2.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1)同系物必须结构相似,即组成元素相同,官能团种类、个数与连接方式相同,分子组成通式相同。

(2)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或14的整数倍。

(3)同系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有一定的递变规律。

二、几种重要的有机反应

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被加成的试剂如:H2、X2(X为Cl、Br或I)、H2O、HX、HCN、等能离解成一价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通过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时反应物之间的量关系,还可定量判断该有机物分子结构中不饱和键的情况:是C==C键,还是C≡C键,或是苯环结构,以及它们具有的个数。

3.酯化反应:羧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注意:

①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是:羧基脱羧羟基(无机含氧酸脱羟基氢)而醇脱羟基氢,即“酸脱羟基醇脱氢”(可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证明。)。

②酯化反应是可逆的:羧酸+醇酯+水 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和吸水剂,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可逆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③在酸化反应中使用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乙酸,溶解乙醇,降低酯的溶解度,增大水的密度,使酯浮于水面,容易分层析出,便于分离。

④乙酸乙酯中除乙酸杂质,只能用饱和的Na2CO3浓液,不能用NaOH溶液中和乙酸的方法。因为NaOH溶液碱性强,会促使乙酸乙酯水解,重新变成乙酸和乙醇,所以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Na2CO3饱和溶液。

三、重要有机物结构、性质和用途: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与利用

金属冶炼的原理与过程:除少数金属外,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由金属矿物转变为金属,一般要经过探矿、开采、选矿、冶炼等阶段。金属冶炼主要是利用矿物中的金属离子获得电子变成金属单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主要指海水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从海水中获得有用的物质和能量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仍然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石油的炼制主要有分馏、裂化和裂解。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汽化和液化。以石油煤天然气为原料通过聚合反应可以获得用途广泛的合成材料。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E5%8C%96%E5%AD%A6%E9%AB%98%E4%B8%80%E5%BF%85%E4%BF%AE%E4%BA%8C%E4%BD%9C%E4%B8%9A%E6%9C%AC%E4%B8%93%E9%A2%98%E4%B8%89.html

pinkchampagne原版,pinkchampagne歌词翻译

pinkchampagne原版,pinkchampagne歌词翻译

动感单车公里数转踏频,动感单车踏频多少可以减肥

动感单车公里数转踏频,动感单车踏频多少可以减肥

狗的品种讲述视频,狗的品种讲述视频讲解

狗的品种讲述视频,狗的品种讲述视频讲解

铂略的电话销售好做吗,铂略财务培训怎么样

铂略的电话销售好做吗,铂略财务培训怎么样

children怎么读单词,children怎么读音发音英语单词

children怎么读单词,children怎么读音发音英语单词

女孩温柔文静诗意名字,女孩温柔文静诗意名字一个字

女孩温柔文静诗意名字,女孩温柔文静诗意名字一个字

描写大草原牛羊的句子,描写大草原牛羊的句子有哪些

描写大草原牛羊的句子,描写大草原牛羊的句子有哪些

中国女排靠的是实力作文,中国女排靠的是实力还是意志作文

中国女排靠的是实力作文,中国女排靠的是实力还是意志作文

外研社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外研社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whatsthematter全单元教案,whatsthematter全单元教案英文

whatsthematter全单元教案,whatsthematter全单元教案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