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承民族文化需要用科学技术来辅助。
2.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他包括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生活习惯...。
3.传承民族文化需要基层的、本土的民族老师 少数民族地区,学期班到2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靠本...。
4.传承民族文化需要掌握自己的语言文字 在潘世华的《民族语言文字与民族文化教育》...。
5.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民族人民生产劳动创造的结果,是时代的产物,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传承。
传承中国文化 规范语言文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在我国56个民族中,共有80种以上的语言,约30种文字,而汉语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同样是我国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标准用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文字,也是世界主要文字之一。随着国家精神文明及社会文明的发扬,规范普通话也已纳入国家宪法,并大力宣传语言文字的标准化,这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向上,也有利于以文字为载体传承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多少年来,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今天我们拥有的这些文化正是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所得的精华所在,而规范的语言文字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拥有的民族文化——-任何一个国家望尘莫及的语言文字文化。 中国的方块形文字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大致分为相声字和象形字。顾名思义,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可以通过一个文字的读音或是字形来判断这个字以及通过文字组成的词或是成语的意思,如“青(qing)”这个字,分别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就可以变成不同的字,而读音却是很相近,如“清(qing)”“情(qing)”“请(qing)”“蜻(qing)”“晴(qing)”“靖(jing)”“精(jing)”“睛(jing)”“菁(jing)”等。虽然这些字很相近,我们却很容易从他们各异的偏旁中区分他们的意思,如蜻蜓属于昆虫类,因此“蜻蜓”的“蜻”是“虫”字旁;“清”是用来形容水流的,因此就用“水”字旁;“请坐”、“请客”“请辞”都要用话语来说,因此自然是“言”字旁了。 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汉语言文字中是不胜枚举得,如果将这些形态各异的文字组成成语的话更是令人感叹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了。如“青山绿水”和“山清水秀”,很多人会迷惑,为什么“青山”的“青”和“山清”的“清”不能是同一个字呢?如果我们熟悉中国文字就会很容易区分,前者“青山”和“绿水”是一组并列结构的词语,“青”和“绿”都是用来形容山水的颜色,而后者的“清”是清净的意思,本是山水清静秀丽的意思,是用来形容山水景色的,如果了解这些成语意思的话,我们就会很容易区分了。然而往往很多人都被这些四字成语弄得焦头烂额,总是理解错误,如“屡试不爽”的“爽”不是“痛快”的意思而是“差错”的意思,仅仅一个字理解错误就会将整个成语的意思颠倒;又比如“差强人意”很多人都会理解为“差得很多”,但实际上却是“大体上使人满意,勉强还行”的意思。 这些四字成语对于已经普遍口语化的现代人固然不好理解,但它却是传承我国悠久语言文化的重要纽带,是中国千年来古人丰富知识的历史载体,尤其在宣传建设文明社会的今天,更要重视历史文化的代代传承,但是这些历史文化的精华却经常被拿来作为广告语来“恶意篡改”。如服装店起名为“衣衣(依依)布(不)舍”,蛋糕店的广告牌上写着“步步糕(髙)升”,热水器的广告语是“随心所浴(欲)”,形容人有能力是“钱(前)途无量”„„有人也许会觉得这些现象无伤大雅,还可以有助于记忆成语或者是普遍成语的使用,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小学生经常会将这些错误的广告语误认为是正确的字,因为这些广告语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商品包装、电视广告、商店门前都可以见到刻意用错字写成的成语或是俗语。随着商业的发展,这种现象风头不减,而如果再这样下去,毋庸置疑的会在潜移默化之中误导这些刚刚接触中国语言文字及文化的孩子们,因此,传承中国文化,规范生活中的语言文字尤为重要。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在这个秋意凉凉、五谷丰登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十三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自1998年开始,每年九月份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本届“推普周”的主题是“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推广普通话是推行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对于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需要普通话,它体现了语言的魅力,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自身需要普通话,它方便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它是我们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与继往开来者,我们有责任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更有义务规范使用自己的母语。我们希望,大家从自身做起,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 积极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我们的校园语言; 2. 在各种会议上使用普通话,板书、板报、网站、宣传栏等使用规范字; 3. 课堂内外、师生之间交流使用普通话,使规范用语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交际环境和语言氛围; 4. 对校园内不规范的语言、文字行为要予以指正,积极成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员; 5. 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与健康,把说普通话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使说普通话成为每个人维护民族荣誉、增强民族凝聚力、崇尚祖国语言文化的自觉行为。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用普通话化解隔阂,用普通话对接心灵,用普通话学习实践,用普通话融入社会,用普通话开创新的汉语言文明!
《作文:大家都说普通话》普通话是我们全国的通用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我们中华民族相互交流和对外交往的规定语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方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言,大家都讲自己的地方话,谁也听不懂谁的话,那么就无法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外交往也是一样,如果你只讲自己的民族方言,不但外国人听不懂,就是 翻译人员 ,也无法进行翻译。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深圳和 珠海旅游 。我们来到大街上,满街的人都说南方话,就像电视上的香港人说话一样。找人问路,人家很费劲的讲了半天,我们一句也听不懂。我说:“妈妈,我们还在国内,怎么就跟到了国外一样?”妈妈说:“这是因为他们讲的都是南方话,我们听不懂。要是都讲普通话,你就听得懂了。”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必须大力推广普通话。只有推广普通话,才能消除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语言障碍,促进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只有推广普通话,我们才能更好的和外国人交往,不但能和 外国人做生意 ,还能学到国外的许多先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国家,使我们的人民,都能早日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国家规定,推广普通话,必须从学生抓起。要在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普通话成为学校的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要在学校开展“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活动,把推广和普及普通话,作为对学生进行 素质教育 的重要内容。同时规定,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要成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我做起,学好、说好普通话。 学好普通话 ,面向现代化;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学好普通话 ,建设我们繁荣昌盛的好国家。2003年11月1日《大家都说普通话》
从刚出生时聆听外界的喧嚣,到幼年的咿呀学语,再到小学拼音、写字的学习,语文更多地扮演着作为一种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工具的角色,而我们则是在学习如何运用这项工具的技能。因为有了母语,我们才能够说话、看书、读报,聆听别人的看法与观点。然而我认为,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是基础的,而语文给我们带来的人文精神与思考,才是使我们自身素质与修养得到提高的关键。
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魅力,不是因为它们的样子不同,说起来不一样,而是因为每种语言后面都潜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能与中国人流利交谈的外国人,倘若手中捧着一本《论语》,即使能读出,也理解不了它所包涵的深厚的儒家思想。通过阅读,我懂得了儒家思想中“仁”与“礼”的内涵,懂得了唐诗宋词中平仄押韵与情景交融,读出了诗人的宏伟抱负与远大理想,这些都融入到了我的思想中,融入了我的意识形态之中。它教会我“厚德载物”、“以礼待人”,教会我以一个中国人的方式去思考。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一个人的外语再好,遇事认真思考时嘴里念叨的总是母语的原因。
很快就要离开高中去国外求学,课堂里也许就不会再有语文的身影。然而,语文学习是不会停止的,它会融进每一次与国内亲朋的电话交谈之中,融进每一次翻开中文杂志对中国新闻的浏览之中,融进每一滴思想游子的泪水之中。
和语文做了十二年的朋友,既有汲取新知时的惊喜,又有读完文章后的沉思,既有写文章时真情流露的感动,又有背诵名篇时孜孜不倦的艰辛。感谢语文,这是一门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感受和钻研的学问,这是一幅值得用一生去欣赏与品鉴的画卷,这是一个宽广而博大的海洋,这是一片美丽而无际的天空。是语文教会了我思考,是语文给予我作为一个人的准则,是语文为我的未来铺开道路,是语文赐予我面对一切得勇气和信心。谢谢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