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字的结构是上下结构,部首是黑。
二、基本释义
1、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黑板。黑白分明。白纸黑字。脸都晒黑了。
2、黑暗:天黑了。屋子里很黑。
3、夜晚;黑夜:摸黑儿。起早贪黑。
4、秘密;非法的;不公开的:黑市。黑话。黑户。黑社会。
5、坏;狠毒:黑心肠。这种人心太黑。
6、姓。
三、组词有黑夜、黑狗、黑影、黑白、黑板、黑洞、黑色、抹黑、黑暗、漆黑、乌黑、黑痣、黑车、黎黑等。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黑,火所熏之色也。从炎,上出囦。囦,古窻字。凡黑之属皆从黑。
白话版《说文解字》:黑,火熏形成的颜色。字形采用“炎”作边旁,“炎”的上部突出“囦”。“囦”,是古代“窻”字。所有与黑相关的字,都采用“黑”作边旁。 。
三、相关组词
1、昏黑:天色黑暗。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黎明之前,满院子还是昏黑的。”
2、黢黑:形容很暗或很黑。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八章:“那是一个黢黑的深夜。”
3、乌黑:黑色很浓,很深。
鲁迅 《花边文学·偶感》:“每一新制度,新学术,新名词,传入 中国 ,便如落在黑色染缸,立刻乌黑一团。”
4、漆黑 :颜色极黑。
冰心 《两个家庭》:“漆黑的眼睛,绯红的腮颊,不问而知是闻名未曾见面的侄儿小峻 了。”
5、黑夜:夜晚。
柳青《铜墙铁壁》第四章:“金树旺 见 石得富 难为情的样子,就替他解释今黑夜的确有事。”
黑 hēi
〈形〉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本义:黑色。
黑,火所熏之色也。——《说文》
黑[黑,读音作hè(ㄏㄜˋ),不可读作hēi(ㄏㄟ)]。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突厥族,出自汉唐之际突厥族突骑施部黑氏氏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汉唐之际,突厥族突骑施部创立汗国,创立者是出身于黄姓突厥部的鸟质勒、娑葛父子。鸟质勒是欧洲人种,他们在接受唐朝册封后,独力击败东突厥,光复了碎叶。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娑葛殉难,突骑施汗国曾一度出现极大混乱。
突厥的另外两个部,车鼻师部和处木昆部,都是黑氏氏族,蒙古人种,其中的黠戛斯部落中再分为赤、黑两氏,赤氏(赤发蓝瞳)为正统嫡传,黑氏(黑发黑瞳)则多被认为是前汉朝大将李陵的后裔。
到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出身于黑氏突厥部的苏禄自立可汗,唐朝政府加速了结好苏禄可汗的各项政治步骤,包括招收以黑氏突厥部为核心的苏禄汗国学子入唐学习,加强两国商品交换与贸易等。
在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唐玄宗李隆基诏见了在唐学习的苏禄汗国学子,予以嘉勉,并按其部族原称谓,赐其为汉姓黑氏。该批学子中留居中原者,遂以唐皇赐姓为姓氏,称黑氏,是较早形成的黑氏一族。
后该支黑氏在南北朝时期曾出一达官贵人,因为人处世刚直不阿而得罪了权贵,获罪灭九族。有正直友人见怜,从中帮忙,其二幼子得以逃脱,为避难遂改姓为“默氏”。这二子为保留血脉,一留北方,一去南方。留北方者即在今河北省新乐县生息,去南方者据称在湖南地区繁衍。该支黑氏分支默氏,其姓氏读音作mèi(ㄇㄟˋ),不可读作mò(ㄇㄛˋ)。
第二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回族黑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黑氏,据著名回族学者金吉堂所著的《伊斯兰教民族说》一书中称:“也黑迭儿(修建元的领监宫殿)之后裔姓黑。”元朝时期任丹阳县达香花赤的黑的儿,清朝时期任象山协副将的黑鸣凤、任山西大同守备的黑永德,都是不同祖源的黑氏回民。
该类回族黑氏,皆属于以先祖名字首音的汉化谐音字为姓氏,称黑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明朝亲军指挥黑资哩,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据对今安徽、山东、宁夏、北京、河南等地区朱氏回民家世考证,其先人姓氏为明朝皇帝朱元璋所赐朱氏。因回族读“朱”音避讳,遂改为“黑”,因此朱氏回民称作为黑氏,实际上就是朱氏,亦称“国姓回回爷”。
据重修于明朝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的《沈阳黑氏家谱》记载:“吾族之源,乃唐贞观时西征吾国,至西域,未及攻斗,乃两国议和,互相各换士卒三千为质。吾祖原系西域一头目,及至面君(明太祖朱元璋),蒙授职亲军指挥。祖原名黑资哩,故赐黑为姓。”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瓦刺部黑氏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瓦刺部中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其中不少人归附中原后而逐渐变为回回人。在陕西省西安市所属的兰田县发现的一本《黑氏回族家谱》就表明,兰田黑氏祖先为蒙古人,后来归信伊斯兰教而成为回回人,融入回族。
清朝末年陕西回民大起义爆发,黑氏回族的一支随白彦虎进人中亚地区,成为如今东欧独联体的回族,而未出走的黑氏回族迫于周围压力,被迫反教,如今已成为汉族的一分子了。
第四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黑氏在今西南地区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广有分布。
姓氏“黑”有五种读音:
1、 hēi:汉族姓氏及黑肱氏后裔姓氏;
2、hè:回姓汉化后姓氏及回姓“朱”姓的改姓;
3、mèi:突厥族黑氏分支,默氏后裔的姓氏;
4、mò:墨肱氏后裔姓氏,黑肱氏、墨肱氏同源于“姬”姓,其简改为“黑”。
5、hè:在《说文解字》写到,当作姓氏时,读hè。
黑姓的来源:
1、渊源一:《春秋》云:“微子之后有黑氏。”《潜夫论》云:“宋微子后有黑氏。”因为宋微子是黄帝的后裔,所以出自宋微子之后的黑姓,当是黄帝后裔。此支黑氏为汉族。分布于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等省。
2、渊源二:系出芈姓。春秋时楚大夫黑肱(即公子黑肱)之后。(见《偃师姓氏源流》)。因为楚国公族出自黄帝之后,所以此支黑姓也是黄帝后裔。此支黑氏也是汉族。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以上两支为汉族黑氏,均出于轩辕黄帝之裔。
3、渊源三:源于突厥族,出自汉唐之际突厥族突骑施部黑氏氏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汉唐之际,突厥族突骑施部创立汗国,创立者是出身于黄姓突厥部的鸟质勒、娑葛父子。该支黑氏分支默氏,其姓氏读音作mèi(ㄇㄟˋ),不可读作mò(ㄇㄛˋ)。
4、渊源四:源于回族,出自回族黑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黑氏,据著名民族史学者金吉堂所著的《伊斯兰教民族说》一书中称:“也黑迭儿(修建元的领监宫殿)之后裔姓黑。”因回族读“朱”音避讳,遂改为“黑”,因此朱氏回民皆称作黑氏,实际上就是朱氏,亦称“国姓回回爷”。
该些支回族黑氏,皆属于以先祖名字首音的汉化谐音字为姓氏,称黑氏,世代相传至今。回族黑氏的姓氏读音皆作hè。
5、渊源五: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晋国黑壤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黑壤,地名,故址在今山西省沁水县西北与翼城县接界处的乌岭脚下。在黑壤的住民中,很早即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黑壤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黑氏、壤氏,世代相传至今,其姓氏读音作hēi(ㄏㄟ)。
6、渊源六: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瓦刺部黑氏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瓦刺部中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其中不少人归附中原后而逐渐变为回族人。该支黑氏的姓氏读音亦作hè(ㄏㄜˋ)。
7、渊源七: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君主姬黑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姬黑肱,就是春秋后期著名的鲁国第二十一任君主鲁成公,是鲁宣公姬馁的儿子,公元前590~前578年在位十八年。
据说,战国时期著名的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公元前468~前376年待考),就是他的后裔子孙。姬姓黑氏族人大多尊奉鲁成公姬黑肱为得姓始祖,其姓氏读音作mò(ㄇㄛˋ)。
8、渊源八: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邾国滥邑令曹黑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书记载:“周有黑肱,黑胎。”在邾国滥邑令曹黑肱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黑肱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黑氏。曹姓黑氏皆尊奉曹黑肱为得姓始祖。
9、渊源九:源于国名,出自春秋时期古黑齿国,属于以国名为氏。黑齿,国名。在典籍《楚辞·招魂》中记载:“雕题黑齿。”春秋时期,在楚国辖下有一黑齿国,其实那是百越、僚、百濮、乌浒等古民族部落,部众以雕题、黑齿为特征,因此楚国史家称其为“黑齿国”。
黑齿国后被楚国所吞占,其民被称以黑齿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黑氏,世代相传至今,主要分布在彝族、土家族中,其姓氏读音作hēi(ㄏㄟ)。
10、渊源十:源于国名,出自唐朝时期朝鲜半岛古百济国附庸黑齿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在黑齿·常之的后裔子孙中,皆以祖上为荣,遂用“黑齿”为姓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黑氏、齿氏者,亦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常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11、渊源十一: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满族黑赫穆氏,满语为Heihemu Hala,世居黑龙江地区。黑赫穆氏的后裔在清末民初时期,改为汉字单姓黑氏、赫氏等。
满族赫舍里氏,满语为Heseri Hala,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亦称何舍里氏,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满族扎特黑氏,亦称查特黑氏,满语为Jatehei Hala,世居额穆赫索罗(今吉林敦化蛟河境内额穆镇),所冠汉姓中有黑氏、查氏等。
扩展资料:
黑姓的历史名人有:
1、黑光翰:汉族,明代四川人,弘治举人。
2、黑元龙:汉族,明代辽东参将。
3、黑的儿:回族,全名黑的儿火者。著名明朝时期西域东察合台汗国汗,黑氏得姓鼻祖之一。黑的儿火者,东察合台汗国汗,秃黑鲁帖木儿汗幼子。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始遣使至明朝贡。明永元元年(公元1403年),明朝遣官赉玺书,彩币使其他。不久,黑的儿火者死于东征“圣战中”。
4、黑鸣凤:回族,字羽辉,号朝阳;临清州人(今山东临清)。著名清朝将领,黑氏得姓鼻祖之一。黑鸣凤是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武进士,授侍卫。
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乾隆大帝南巡至德州,黑鸣凤随从扈驾。黑鸣凤扈驾至杭州西湖,除浙江提标右营游击,任象山协副将。
5、黑冠宇(1934~),回族;北京人。著名古玩收藏家。2003年9月,中国鼻烟壶研究会成立,其会长黑冠宇是位儒雅老人,祖辈三代皆经营古玩玉器,打爷爷那一辈起便在京城的玉器行做事了。
父辈一代曾在北京前门廊坊二条开有著名的“德义兴珠宝店”,提起黑家珠宝行在当时的京城古玩界可谓数一数二。黑氏经营的古玩铺子,藏有各式鼻烟壶珍品五六百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姓
黑字的写法如下:
拼音:hēi 注音:ㄏㄟ
部首:黑 部首笔画:12 总笔画:12。
康熙字典笔画( 黑:12; )。
[ 笔顺读写 ]:竖折捺撇横竖横横捺捺捺捺。
黑(拼音:hēi)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黑”基本义表示火熏出的颜色,即黑色,引申为昏暗无光,即黑暗。由黑暗引申为秘密的、隐蔽的,由秘密的、隐蔽的引申为恶、坏、反动的。
“黑”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196 。用“黑”作意符的字多与黑色有关,如黔、黝、黧、党(党)。
当前对“黑”字本义的探源,学界主要有七种说法:火熏说、墨刑说、卤说、目说、晦说、黑色说、面具说。其中,“火熏说”是学界主流看法,这一看法源自东汉的许慎。
许慎认为,“黑”由“炎”和“𡆧”两部分组成,“𡆧”指烟囱。意思是火熏出来的颜色。古人生活做饭时,烟会从烟囱窜出来。
许慎对“黑”字的字义解说是基本正确的,但是他把字形拆分为“炎”和“𡆧”,这一观点尚有可商榷之处。一般情况下,越早的字形越能够反映它的造字本义。
因此,认识一个汉字的本义,最不应该绕开的便是它的甲骨文的字形、字义。许慎直接越过了“黑”的甲骨文阶段,直接利用小篆形体,去理解分析“黑”字的本义。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E9%BB%91%E5%AD%97%E7%9A%84%E5%AD%97%E6%BA%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