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号的作用:
1、表示引用的部分
2、表示特定称谓
3、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表示否定和讽刺
5、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6、特殊疑问表示否定
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分三种情形,例如:
1、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①:“先喂饱你!”
2、“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②,“我十分满意!”
3、“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道。③ 。
说明:例1是说话人在前,说话在后的情形,例2是说话人在中间,此前此后都是他说的话的情形,例3是说话人在后面,前面是他所说的话。上述三个例句中的①②③处分别用冒号、逗号和句号,这是由引号所引发的固定搭配,不能变动。
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例如:
4、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5、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6、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由4、5、6我们可以看出,跟引回号在一起的句号或逗号,都要放到引回号之后。如此相对照,直接引用是完整地明引某人原文,句号或逗号等打在引回号之前。
一般地说,起引号跟引回号要成对用,但也有例外,即一段接着一段地直接引用时,中间段落只在段首用起引号,该段段尾却不用引回号。
例如某人说了五段话,则第一、二、三、四、五段的段首都要用起引号,第一、二、三、四段段尾却不用回引号,回引号只用在第五段末。另外,引号里面又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7、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这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
引号除了引用外,还具有强调的作用,例如:
8、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9、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另外,引号还有反语的效果,用来表示讽刺和嘲笑。例如:
10、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例10中的引号,表明秩序是不合理,文明是自我标榜,其实一点也不文明,用的是反话正说,具有嘲笑的客观效果。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这些词语能让想到的人物岳飞、包拯等人的共同特点,就不难看出他们都是品德高尚为人们所敬仰的人物。由此不难得出这八个成语都是形容人物拥有高贵品质的褒义词:有形容人有远大理想的“志存高远”,有形容人竭尽忠诚报效国家的“精忠报国”,有形容人为了正义献身毫无惧色的“大义凛然”“英勇无畏”“视死如归”,有形容人处事公正,绝不徇私的“铁面无私”“秉公执法”,有形容人正直刚强绝不阿谀奉承的“刚正不阿。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
七、
八》教案设计教学目标: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教学过程:1、 想一想。生活中很多时候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想想该怎样说,想好后和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2、 说一说。想想为什么接受帮助,你打算怎样表示感谢;想想怎样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在小组内跟同伴们说一说,然后再在班上说一说。3、 议一议。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就怎样帮助怎样安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4、 演一演。根据小组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表示感谢或安慰的过程。习作教学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2、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教学过程:1、 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想想图中的人物的服饰有什么特点。2、 先在小组内说说他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语言清晰,句子通顺,说详细一点。3、 在全班交流。4、 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要通顺。5、 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6、 如果不想写这幅图,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事情。7、 写好后先自己读一读,听听同学或家长的意见,然后认真修改习作。我的发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学过程:1、 读学习伙伴的话。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2、 学生自由回答。3、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但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还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即联系上下文理解。日积月累教学目标:1、 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巩固对生字的理解。2、 熟读诗句,尝试背诵。3、 说说诗的大意。教学过程:
一、“读读认认”1、 自读生字。2 齐读——指名读二、“读读记记”1、 读诗句,自读——指名读——齐读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
三.“读读背背”1、自读尝试背诵。3、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成语故事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教学过程:1、 自学这个故事。2、 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3、 说说“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成语的意思。4、 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的来历的故事吗?石新路小学 白瑞语文园地七学习目标: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3、日积月累:积累一些古代名句,通过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受到启发和激励。4、展示台: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口语交际”(课前布置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收集资料)
一、引入学习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二、明确要求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2、交流: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四、引导总结1、请你来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
¥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七、八》教案设计。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
地六、七、八》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教学过程:
1、 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时候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想想该怎样说,想好后和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