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的样子如下图所示:
跳蚤个头小,没有翅膀,体长在1毫米到3毫米之间。 身材纤细,只比芝麻小一点。 跳蚤有黑色的和深棕色的,通常跳跃移动。 也可以看到在人和动物的毛之间扭曲前进。 跳蚤的身体又窄又平,有助于穿过毛间。
跳蚤的习性
跳蚤身上有许多倒长着的硬毛,可帮助它在寄主动物的毛内行动。它还有两条强壮的后腿,因而善于跳跃,能跳七、八寸高。蚤类有昼夜多次吸血的习性,一旦室内出现蚤类,则会使人坐卧不安,严重影响人休息。当家畜、宠物体表附有大量寄生跳蚤时,蚤类的吸血行为可使这些动物得不到正常休息而影响发育。
长得跟蚕差不多。
跳蚤幼虫的形状很像最小的蚕,但颜色是白色或乳黄色的。
身体除去头部以外分为13节,代表3个胸节和1个腹节。
口器为咀嚼式,以有机物渣滓为食料。身体有些透明,没有腿,全身有鬃,行动很活泼,能自由生活。
幼虫的话 应该就是比成虫小一些吧。
如果是说卵的话 应该是 白色的、细小的、粉末状的、一团一团的吧。
如果你看到毛里有黑色的粉末, 遇水变红色的,那是跳蚤的--大便。
只有芝麻那么大,腿长,身体呈红褐色 蚤属昆虫纲,蚤目,它是一类十分特化的昆虫,寄生于恒温动物的体外。成虫体小侧扁,体壁坚硬光滑,整个身体呈流线型,成虫刺吸式口器,雌雄均吸血,无翅。 蚤类的生活史 跳蚤的生活史 属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期。幼虫通常在宿主巢穴内孳生。由卵到成蚤整个生活史,短的2-3周,长的可达一年以上。 1、卵 椭圆形,新产下的卵为乳白色(个别种呈浅黑色),表面光滑,通常为0.4-2mm,卵大部分散产于宿主动物的栖息场所,卵期最短一般仅几天(2-21d)。雌蚤产卵常为若干批,每批产卵数个,吸血可促成下一批卵的成熟,雌蚤一生约产卵200-400个。 2、幼虫 形态蛆状,黄白色,细长,无眼、无足。体躯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三节,腹部10节,头部有棍棒形触角1对。幼虫通常畏光,对于干燥颇敏感。以环境中的某些有机物碎渣为食。幼虫期分为三龄,约2-3周。幼虫蜕皮两次便充分成长,吐丝做茧,变为静止的前蛹。平时栖息于地面尘土中、鼠洞及家畜窝圈的垫料间,在适宜温湿度的食疗充足条件下,经10~15天蜕皮三次变蛹,如在不适宜环境下,可延长致一个月以上。 3、蛹 幼虫到末蛹,以唾液分泌丝成茧,附在有机物的碎渣上。蛹呈黄白色,外表常粘着一些尘土。蛹已有成蚤的雏形,可区分出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已大部分游离。蛹渐渐由白变黄以至棕黄色。蛹期通常4d至数月,因蚤种和环境适应否而定。 4、成蚤 体形较小,体形侧扁,深褐色或黄棕色,无翅,体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其中头部是感觉和摄食中心,胸部是运动中心,腹部是消化、生殖和排泄的中心。体表有较厚的角质,全身有许多向后生的鬃和刺,便于在毛发或羽毛中穿梭活动。 蚤类的成蚤口器由头的前下方伸出,其主要部分形状变得细长,适于刺入宿主皮肤吸血。雌蚤除非吸过血,否则即使交过尾亦不产卵。 蚤类的危害 蚤对人不仅是一些重要疾病的传播媒介,而且往往危害人畜也很严重。 1.直接危害 ① 刺叮:跳蚤在刺叮时不仅产生刺激或引起疼痛,而且叮刺后部分皮肤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② 皮下寄生:潜蚤属的雌蚤在宿主皮下固定寄生,除造成局部疼痛不适外,易发生次发性感染。 ③ 家畜贫血症:当家畜被大量寄生蚤刺叮吸血时,不仅因为骚扰使得它们站卧不安,还引起失血过多,引起贫血。 2.间接危害,作为媒介传播人畜疾病 ① 鼠疫(俗称1号病)。为危害性较严重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为鼠疫杆菌,它经过蚤类在野生小型哺乳类(主要为鼠类)间传播,而长期存在于鼠疫自然疫源地中。人被媒介吸血感染后发病。我国已发现能感染鼠疫的蚤类约35种。 ② 鼠源性斑疹伤寒:病原体为莫氏立克次体,印度客蚤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 ③ 野鼠热:病原为土拉伦斯菌,蚤类的媒介作用主要是一种机械传播。
跳蚤是小型、无翅、善跳跃的寄生性昆虫。触角粗短,口器锐利。腹部宽大,有9节。后腿发达、粗壮。蛹被茧所包住。成虫体型微小或小型,无翅,体坚硬侧扁,具刺吸式口器;幼虫无足呈圆柱形,具咀嚼式口器。
扩展资料:
跳蚤的危害
1、直接危害
蚤类刺叮人体时不仅产生刺激反映,引起疼痛,而且局部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由于跳蚤有昼夜多次吸血的习性,一旦室内出现跳蚤,则会使人坐卧不安,严重影响人休息。当家畜、宠物体表附有大量寄生跳蚤时,跳蚤的吸血行为可使这些动物得不到正常休息而影响发育。 。
2、间接危害
跳蚤是传播疾病的媒介。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鼠源性斑疾伤寒等皆因跳蚤刺吸人体血液而传播。另外跳蚤还可传播野兔热、绦虫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