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礼仪
“春节到,春节到,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真热闹,压岁钱,装口袋,包饺子,贴春联,小娃盼望春节到。”听这首儿歌,我相信你的脑海中就一定会浮现出过年时热热闹闹的景象。
在春节里我们江宁会有许多的民俗文化,春节总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在我的记忆里,春节像一颗糖甜蜜无比,像一串鞭炮“噼里啪啦”炸在我的脑海里。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必不可少的,每年家家都团圆在一起吃年夜饭。挨家挨户个个都能闻到香气扑鼻的饭味,虽然没什么美酒佳酿,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是与大家一起吃自然就可以感到有一种“津津有味”的感觉。饭后,大家各忙各的,大人在一旁要么聊天,要么打牌。小孩儿在一旁看电视,玩游戏。
每当大年三十过后的第一天,每户人家窗外已是“爆竹声声迎新春”了,热闹的鞭炮“噼噼啪啪”响个不停,好像在对所有人说:“新年好!新年好!”,放完鞭炮之后我们小孩子个个给爷爷奶奶拜年,接着他们就给我们许多许多的“压岁钱”。在晚上我们家家就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鞭炮,“轰”的一声,天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听了我说了两个春节的民俗文化,是不是感到春节是无比的热闹、高兴,其实还有许多民俗,比如:贴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一些习俗。
我相信今年的春节一定是你们最难忘的最开心的,我们永远会记得今年的春节。
第一篇:
一提到过春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答案是家人团聚和燃放烟花爆竹。
说起燃放烟花爆竹,那可是中国人在遇到喜庆日和过年的传统,尤其是到了除夕夜,烟花爆竹更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因为烟花爆竹不仅能增加节日气氛,更为少年儿童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新的一年走向了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可是,如果不按规定燃放烟花爆竹,我们就可能不但过不了一个温馨、祥和的节日,而且还说不准惹出一身麻烦。所以说,按照规定燃放烟花爆竹就非常重要。
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正确选择燃放地点,在繁华街道、剧院、公共场所及山林是不能放的。二、手持烟花不应朝地面放。三、爆竹应在屋外空处吊挂燃放,点燃后切忌将爆竹放在手中,双响炮应直竖地面,不能横放。
文明燃放烟花爆竹:一、不要对着行人、别人家阳台、窗户燃放。二、点燃后发现哑炮,不要着急去拿,也不要向别人身上踢。
如果你认为不按正确方法燃放烟花爆竹,和自己没关系那可不对。例如:几年前,有一个人燃放“二踢脚”时,因方法不正确被鞭炮炸得面目全非,当场身亡。再比如:2008年春节期间,全国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人身伤亡事故中,有87%的伤亡事故是因为燃放者操作不当引发的。
这下你明白了吧,不按规定燃放烟花爆竹的后果是值得我们去反省的,这些悲剧为什么一次又一次上演?这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如果人人都能按规定燃放烟花爆竹,这种悲剧还会上演吗?祝愿全国所有人民都能平安文明过春节,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建和谐社会!
第二篇:
春节到了,自然少不了烟花。
说起燃放烟花爆竹,那可是中国人在遇到喜庆日和过年的传统,尤其是到了除夕夜,烟花爆竹更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因为烟花爆竹不仅能增加节日气氛,更为少年儿童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新的一年走向了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可是,如果不按规定燃放烟花爆竹,我们就可能不但过不了一个温馨、祥和的节日,而且还说不准惹出一身麻烦。所以说,按照规定燃放烟花爆竹就非常重要。
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正确选择燃放地点,在繁华街道、剧院、公共场所及山林是不能放的。二、手持烟花不应朝地面放。三、爆竹应在屋外空处吊挂燃放,点燃后切忌将爆竹放在手中,双响炮应直竖地面,不能横放。
文明燃放烟花爆竹:一、不要对着行人、别人家阳台、窗户燃放。二、点燃后发现哑炮,不要着急去拿,也不要向别人身上踢。
如果你认为不按正确方法燃放烟花爆竹,和自己没关系那可不对。例如:几年前,有一个人燃放“二踢脚”时,因方法不正确被鞭炮炸得面目全非,当场身亡。再比如:2008年春节期间,全国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人身伤亡事故中,有87%的伤亡事故是因为燃放者操作不当引发的。
这下你明白了吧,不按规定燃放烟花爆竹的后果是值得我们去反省的,这些悲剧为什么一次又一次上演?这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如果人人都能按规定燃放烟花爆竹,这种悲剧还会上演吗?祝愿全国所有人民都能平安文明过春节,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建和谐社会!
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对于过春节:第一,过一个欢乐的春节,就是要丰富节日的文化生活,使大家在歌舞升平中得到休息和美的享受,各种公共娱乐场所,节日期间都要照常开放,搞好各种文化活动;要组织好年画、挂历、春联等节日文化用品的供应;要组织好群众的自娱自乐活动,使大家既是表演者,也是观赏者。总之,要使节日呈现出一派红火热闹、喜气洋洋的气氛。第二,过一个祥和的春节,就是通过过节,同事之间增进友谊,邻居之间更为和睦,使社会更加协调,气氛更加融洽。要利用拜年、家访、谈心服务等方式,到那些困难户家中去,了解他们的春节准备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到那些对领导有意见的同志家里去,给他们拜年,听取意见,加强了解,增进友谊。第三,过一个文明的春节,就是要倡导健康有益的新风尚,革除愚昧落后的旧习俗,并做到安安全全、干干净净。要特别注意节日期间安全。因放鞭炮而炸伤或引起火灾的现象,每年都有多起。由于高兴而放鞭炮,由于放鞭炮而受伤,由于受伤而受罪,乐极生悲,实在不值得。要提前做好宣传和准备工作,尽可能地防止或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要搞好春节卫生,使大家在洁净的环境中过节,防止铺张浪费和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科学,做到玩得文明,也吃得文明。要把帮助广大群众过好春节作为一件重要工作来抓。过一个欢乐、祥和、文明的春节,并通过春节的各种活动,使人们进一步振奋起来,团结起来,去夺取各项事业的新胜利。
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相比,虽然北京的春节习俗已经有了些变化,但是老北京的丰富年俗毕竟让人怀念。
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北京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从这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一交丰年子时,迎来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驱邪、焚香祭祖。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守岁其意有二,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年青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再搞些娱乐活动。
除夕子时接神后,全家要进行团拜,团拜最早出现在汉代为官方朝拜皇帝之礼。老北京的团拜从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头拜年,然后晚辈再给长辈磕头拜年,这时长辈要给未成年的小辈压岁钱。给压岁钱的习俗起于清代。为的是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之情,也有驱邪取吉之意,团拜后,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馅的接神饺子,又称五更饺子。
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则要串亲走友,相互拜年,请客送礼、逛庙会、逛厂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称“破五”,百姓“送穷”、商人“开市”(初六正式开业)。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称之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内不犯“小人”顺顺当当。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作为一种的民俗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并扎根于人们的心目之中,它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喜悦和期望。春节以其独特魅力向世界传播、展示着文明古国、古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关于文明礼仪的作文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没有文明礼仪,是不能在社会及家庭立足的。文明礼仪是人们在生活中养成的一种习惯。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的外表;可对祖国来说,礼仪却是生活习惯,品德的反映。
文明礼仪是中国人传统的高尚品德,古代也有很多故事讲述着文明,礼仪的高尚。古代东汉末年的时候,有一家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子,到家后,父亲特地选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可孔融却摇摇头说:“我是最小的,所以应该吃最小的梨,大的梨子应该给哥哥吃。”父亲听到后感到十分惊讶,小小年纪的孔融竟然懂得谦让。这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懂得谦让别人,文明礼仪应从小做起。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谁又不想尊重自己呢?所以要先尊重别人。要学会在学校尊重老师、在家中尊重长辈、在工作中尊重上司、在社会中尊重人民、就一定会成功的。
自己改下,改成拼音和你的识字水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