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吕蒙传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年孙吴名将。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发愤读书,学识英博,深谋远虑,为一代儒将之典范。
早年经历
吕蒙少年从军,依附姐夫邓当。邓当为孙策部将,数次征讨山越。吕蒙年仅十五六岁,便私自随军出征,后被邓当发现,因其勇猛而未加责罚。邓当死后,张昭荐吕蒙代领其众,拜别部司马。
孙权劝学
起初,吕蒙以军务繁忙为由,不愿读书。孙权劝道:“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吕蒙自此发愤苦读,孜孜不倦。鲁肃过寻阳,与吕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战功赫赫
吕蒙历任多个要职,参与多场重要战役。曾随周瑜、程普破曹公于赤壁,又从攻曹仁于南郡。后随孙权攻皖,大破之,拜庐江太守。在夺取荆州的战略中,吕蒙称病退居幕后,使关羽放松警惕,而后白衣渡江,袭取荆州,擒杀关羽,立下不世之功。
晚年与逝世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吕蒙因袭取荆州有功,被任命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然不久即患病,孙权为之忧心,召名医诊治,然终不治。吕蒙临终前,尽以家财分赐部下,嘱托后事,年仅四十二岁。
孙权闻其卒,悲痛不已,言:“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周瑜。”
后世评价
吕蒙一生,从一介武夫成长为智勇兼备的统帅,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之语,成为勉励后人勤学上进的千古名言。他不仅以战功显赫于三国史册,更以勤学不辍的精神为后世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