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降低查重率的实用技巧
在撰写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引用大量法律条文。然而,直接引用法条容易导致查重率偏高。本文系统介绍几种实用的法条降重方法,帮助你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有效降低论文查重率。
法律条文是公开的、标准化的文本,几乎所有法学论文都会引用相同的条文内容。查重系统会将这些完全相同的文字识别为重复内容,即使你是正当引用。因此,合理处理法条引用是降低查重率的关键环节。
将法条中的文字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同时调整句子结构,但保持原意不变。
示例:
原文法条:《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降重后: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当个人因主观过错导致他人合法权益受损时,需依法承担相应的侵权法律后果。
不直接引用完整法条,而是提炼其核心要义,用概括性语言表述。
示例:
原文法条:《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降重后:我国刑法对盗窃行为设定了明确的量刑标准,根据涉案金额、作案次数及情节严重程度等因素,规定了相应的刑罚幅度,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从不同角度阐述法条含义,如从立法目的、适用条件、法律后果等维度进行解释。
示例:
原文法条:《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降重后:为维护用人单位的正常经营管理秩序,法律规定在劳动者出现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失职等特定情形时,赋予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引用法学专家、司法解释或权威著作中对法条的解读,而非直接引用法条本身。
示例:
原文法条:《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
降重后:正如学者所言,《民法典》将"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写入法条,体现了法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和引领作用(参见王利明《民法典释评》)。
将法条与具体案例结合,在分析案例时自然带出法条要义,避免孤立引用。
示例:
在"张某诉李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中,法院依据《民法典》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认定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且内容合法,故判决合同有效。这体现了法律对当事人契约自由的保护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