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查重报告中没有致谢部分?
许多同学在提交论文进行查重后,发现查重报告中没有包含致谢部分的内容,这引发了困惑。实际上,这并非系统故障,而是正常现象。
绝大多数正规的论文查重系统(如知网、维普、万方等)在检测时,会自动识别并忽略论文中的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非正文部分。这是因为:
1. 致谢内容通常是个人情感表达,格式和用语具有高度相似性,如果纳入查重范围,会导致误判和虚高的重复率。
2. 学术界普遍认为,致谢部分不属于学术创新内容,不应作为学术不端的评判依据。
查重系统如何处理致谢?
查重系统通过以下方式识别和处理致谢部分:
• 标题识别:系统会扫描"致谢"、"Acknowledgements"等关键词作为章节标题。
• 位置判断:通常位于参考文献之前或之后,作为论文的辅助部分。
• 内容分析:系统能识别致谢中常见的表达模式(如"感谢导师"、"感谢家人"等)。
温馨提示:为确保系统正确识别,请使用标准的"致谢"作为章节标题,避免使用"感谢"、"鸣谢"等非标准表述。
致谢部分需要自己查重吗?
虽然查重系统会自动忽略致谢,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复制他人的致谢内容。
从学术道德角度,致谢应当是原创的。抄袭他人的致谢内容同样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可能影响论文的整体评价。
建议:
• 表达真实的感谢之情,内容个性化
• 避免使用网络上常见的模板化致谢
• 即使不被查重,也要保持学术诚信
特殊情况处理
少数情况下,如果致谢部分未被正确识别,可能会出现在查重报告中。这通常是因为:
• 标题格式不规范(如使用图片、特殊符号)
• 将致谢内容写在正文中
• 使用非标准标题(如"特别感谢")
解决方案:按照学校或期刊要求的格式规范排版,确保"致谢"作为独立章节清晰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