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致谢部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不仅是对指导老师、同学、家人以及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激之情的机会,也是论文人文关怀的体现。然而,许多学生在完成致谢后都会产生一个疑问:论文的致谢词是否需要查重?
一、致谢词的性质与作用
致谢(Acknowledgements)是学术论文中用于表达感谢的部分。它通常位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之前。其主要作用是:
- 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
- 感谢同学、朋友在研究过程中的帮助
- 感谢家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
- 感谢提供资金或设备支持的机构
致谢内容应真实、诚恳,体现作者的感恩之心。
二、致谢词是否需要查重?
关于致谢是否需要查重,目前学术界和各高校的规定并不完全统一,但存在以下普遍情况:
1. 多数高校不将致谢纳入查重范围
大部分学校的查重系统(如知网、维普、万方等)在检测论文时,会自动识别并排除致谢、摘要、参考文献等非正文部分。这是因为致谢属于个人情感表达,而非学术性内容,通常不要求原创性。
2. 部分学校或期刊要求查重
也有少数高校或学术期刊为了规范论文格式,要求全文查重,包括致谢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致谢内容与其他论文高度相似(如直接复制模板或他人致谢),可能会被系统标红,影响论文通过。
3. 查重率要求较低
即使学校要求查重致谢部分,通常对致谢的重复率要求也远低于正文(如正文要求≤10%,致谢可能允许≤20%或更高)。
核心结论: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致谢不参与查重,但建议学生仍应独立撰写致谢内容,避免直接复制网络模板或他人致谢词,以体现真诚和学术诚信。
三、撰写致谢的建议
- 真诚表达:致谢应发自内心,避免套话、空话。
- 结构清晰:可按感谢对象的重要性或类别分段落书写。
- 语言得体:保持学术论文的正式风格,避免过于口语化或情绪化。
- 控制篇幅:一般300-500字为宜,不宜过长。
四、如何应对查重风险?
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提前向导师或教务部门确认本校对致谢查重的具体要求
- 即使不查重,也尽量自己撰写,避免使用网上千篇一律的模板
- 如需参考,可借鉴结构和思路,但语言要重新组织
- 提交前可使用查重系统自行检测,查看致谢部分是否被标红
提示:本文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规定请以所在院校或期刊的官方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