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发表(Duplicate Publication)指将相同或高度相似的研究内容,在未明确引用原始发表的情况下,再次发表于其他期刊的行为。当涉及语言转换时,这种行为常被称为"翻译后重复发表"。
将已发表的英文论文直接翻译成中文再次投稿,若未满足特定条件,即构成学术不端行为。关键在于是否获得原始出版方和目标期刊的明确许可,以及是否对读者进行了充分披露。
此类行为被视为学术不端,一旦被发现,可能导致撤稿、学术声誉受损,甚至影响职业生涯。
多数期刊要求作者转让版权,未经出版方许可的翻译和再发表侵犯了版权法。
现代查重系统(如Crossref, iThenticate)能跨语言检测相似内容,翻译稿件极易被识别为重复。
绝大多数正规期刊明确禁止未声明的重复发表,投稿时需签署原创性声明。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等机构提出了允许二次发表的条件:
需同时获得原始出版方和目标期刊的书面许可。
二次发表通常应在原始发表至少一周后进行。
翻译版本的数据和解释必须与原文完全一致,不能添加新数据。
必须在文章首页显著位置注明:"本文是[原文标题]的翻译版本,原文发表于[期刊名称],[年份];[卷(期)]:[页码]",并附上DOI链接。
二次发表应面向与原文显著不同的读者群体(如不同国家或语言区域)。
以已发表的研究为基础,撰写领域综述或进展报告,整合新文献,提供新视角。
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增加新数据、新分析或新案例,形成实质性的扩展研究。
通过学术会议、科普文章等形式向中文读者介绍研究成果,避免正式发表的版权问题。
优先选择开放获取(Open Access)期刊发表英文论文,便于全球读者(包括中文读者)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