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臣寿言:臣闻,史之为用,所以昭往示来,彰善瘅恶,树之风声。是以先王之世,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君举必书,动无违礼。
魏氏之兴,肇于黄巾。当是时,天下分崩,九州鼎沸。太祖武皇帝,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武帝纪第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乃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门左右,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棒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文帝纪第二
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于谯。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
帝善骑射,好击剑,博览经传,通诸子百家之言。善属文,下笔成章。每与诸儒论议,应对如响,莫能屈也。
延康元年三月,封皇子叡为武德侯。是月,帝南巡,还许昌。六月,令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之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明帝纪第三
明皇帝讳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七年,文帝崩,帝即皇帝位。
帝好学多识,特留意于法理。初即位,优礼大臣,开纳善言。然性刚强,不纳直言。容止可观,望之俨然。
太和元年春正月,郊祀武皇帝以配天,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分襄阳郡之南乡县立南乡郡,分魏郡之繁阳、内黄、顿丘三县立阳平郡。
陈思王植传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菑侯。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