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字景兴,东海郯人也。以通经,拜郎中,除菑丘长。师太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举孝廉,辟公府,不应。徐州刺史陶谦察朗茂才。
时汉帝在长安,关东兵起,朗为谦治中,与别驾赵昱等说谦曰:"《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谦乃遣昱奉章到长安。天子嘉其意,拜谦安东将军。以昱为广陵太守,朗会稽太守。
孙策攻会稽,朗举兵与策战,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乃诣策降。策以朗儒雅,诘让而不害。虽流移穷困,朝夕讲诵,不废学业。
太祖表征之,朗自曲阿展转江海,积年乃至。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魏国初建,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务在宽恕,罪疑从轻。钟繇明察当法,俱以治狱见称。
文帝即王位,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上疏劝育民省刑曰:"兵起已来,三十余年,四海荡覆,万国殄瘁。操大难之根,干无已之求,以之征役,以之饷馈,以之殚百姓之力,以之尽天下之货。往者,大兵之后,寇贼充斥,虽假威权,尚难殄灭。今兵革既偃,百姓新免于锋镝之灾,宜宽徭省赋,以慰民望。"
帝纳其言。黄初中,鹳雀衔鳣鱼集洛阳宫殿前,朗以为此魏室之祥,上颂称德。及帝更始,改元为太和,朗复上颂。帝报曰:"省表,知以鹳雀、鳣鱼为祥,何异汉之获麟,而以为瑞乎?斯诚陛下之德,臣等之幸也。"
太和二年,以朗为司徒。朗著《易》、《春秋》、《孝经》、《周官传》,奏议论记,咸传于世。薨,谥曰成侯。子肃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