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要去哪儿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背面。一心想着我的丈夫,使我伤心身体都病恹恹的。”
这两句写的是一个女人对她去当兵打仗的丈夫的思念,对丈夫深深的思念让她内心十分悲伤,想要寻找忘忧草却不知道该去哪找,每天的思念都让她的身体有了病痛。让人读来十分感慨。
伯兮 《诗经》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这首诗出自《诗经》,是一首地方的民歌,是一首典型的思妇诗,诗中的女人很思念自己的丈夫,并为他去带兵打仗感到自豪,可是长时间的不见又让她的思念加深,她期待见到自己的丈夫却没有希望,身体也开始有了伤痛,她已经不堪重负了。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释:
伯:古代兄弟姊妹中长者为伯。妇女也称丈夫为伯。
朅:音切,英武高大,威武健壮的样子。
桀:通“杰”才智出众的样子。
殳:音书,竹制兵器,长丈二。
前驱:走在前面的将士。
杲:音稿,明亮的样子。
谖草:萱草,忘忧草。
树:种植。
背:通“北”。古人以为指北堂。在北堂种植萱草。
痗:音妹,忧思成病。
赏析:
《伯兮》描写在家思妇想念出外远征和丈夫,表达了无法忍受的强烈感情,诗首先想象丈夫在外“为王前驱”的英武形象,生动浮现在脑海中,这才更激起刻骨铭心的思念,连打扮也无心了,思念的深沉和强烈,有如久旱渴雨。但是,这种思念之强,简直叫人无法忍受,班干脆寄托在北堂下种植的忘忧草,来消解这种沉重的思念,一层深似一层,而又层层变换抒写的方式,正是《伯兮》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