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这里f指的是电容的单位的话,那么电容的单位从大到小排列为:f、mf、uf、nf、pf等,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具体如下:1f=1000mf,1mf=1000uf,1uf=1000nf,1nf=1000pf;
1f=1000mf=1000000uf=1000000000nf=1000000000000pf;
1mf=1000uf=1000000nf=1000000000pf;
1uf=1000nf=1000000pf;
1nf=1000pf。
所以10mf等于10000uf。
f比mf强。
表示力度符号的有p(弱),mp(中弱,比p要强),pp(很弱),f(强),mf(中强),ff(很强),mf是有减弱趋势,而f是逐渐加强的意思,所以,f比mf要强。
在音乐中,力度通常可分为十几个层次,每一个层次的力度都是一个相对值。piano,是弱的意思,缩写为P,P越多就越弱,最多可有5个P,那就是极弱极弱。
forte,是强的意思,缩写为f,f越多就越强,假如乐谱上标有五个f,那就是相当强,演奏者必须竭尽全力地演奏。除了这些记号以外,还有很像是数学中的小于号和大于号的渐强和渐弱记号,以及突强突弱记号等等。
扩展资料:
常用的音乐术语:
1、速度术语
一些常见的基本速度术语,比如Sostenuto(76拍,意思是保持)和Maetoso(80拍,意思是正常速度),没有包含在表中,因为它们在中文中没有对应的术语。
1816年,德国乐器发明家马泽尔(Maelzel,1772-1838)完成了节拍器,第二年,贝多芬第一次用它来标记音乐创作的速度。
为了纪念梅尔泽的发明,节拍器被称为McMetronomes,标记为m.m(MawlzelMetrome的缩写)。或者q=88,这意味着以每分钟88个四分音符的速度演奏或演唱。
2、动态的术语
在音乐作品中,力度是相对的,不同时期对力度标记的运用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在巴洛克时期,音乐中很少有力度标记。例如,在巴赫的音乐中,力度标记很少,因为当时的乐器限制了力度的发展。
强度标志着古典音乐时期的相当多,但今天对马克的力量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区别,比如莫扎特ff相当于现在只有f标志,莫扎特在mff动力学,现在这是因为乐队的大小和不同的人们的审美需求。
不一样。
f是Forte的缩写,表示音乐力度为强。
mf是Mezzo
Forte的缩写,表示音乐力度为中强。
mf比f要弱一些。
音乐符号是在乐谱里常用的符号,用以表达声音的不同特性,如音高、时值、音量、表情记号以及演奏技巧的提示。音乐符号是垒起城堡的积木。
音乐术语是指在音乐表演中用来指导演奏者表演的专业术语。其中既包括音乐构成要素(如速度、表情、强弱、调式、和声、旋律等),也包括音乐的时期与流派(如中世纪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等)。
扩展资料:
在五线谱中f与mf都是表示声音强弱的力度符号,表示声音强弱的符号还有以下这些:
渐弱(Diminuendo/dim)
最弱(Piano
Pianissmo/ppp)
很弱(Pianissmo/pp)
弱(Piano/p)
中弱(Mezzo
Piano/mp)
渐强(Crescendo/cresc)
很强(Fortissimo/ff)
最强(Forte
Fortissimo/fff)
突强(Sforzando/sf)
强后突弱(Forte
Piano/fp)
强弱大小排序为:fff>ff>f>mf>mp>p>pp>ppp。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术语。
钢琴五线谱中力度级别由小到大的顺序为ppp(最弱)、pp(很弱)、mp(中弱)、p(弱)、f(强)、mf(中强)、ff(很强)、fff(最强),一般最多使用5个F或P,F越多表示越强,P越多表示越弱,mf即是表示音乐力度中强。
f表示强音、重音,此音不在连线中,下键要快而干脆,要结合手臂甚至身体的重量,使声音丰润集中。把带有强音记号的音加重。
音乐力度记号的作用
1、力度记号是作曲家对作品力度关系的大概提示,通过这些标记,可以更有依据地领会乐曲的总体力度布局、结构以及逻辑。
2、力度记号对于音乐表现有着巨大作用,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3、全世界通用的音乐力度标记都采用意大利文的首字母缩写作为标记,作曲家在乐谱上标有详细的力度标记,从最弱到最强,通常可分为十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力度都是一个相对值。
P、MP、MF、F为力度术语,P代表弱、MP代表中弱、MF代表中强、F代表强。
相关介绍:
力度标记通常采用意大利语的音乐术语。作曲家在乐谱上标有详细的力度标记,从最弱的到最强,通常可分为十几个层次,每一个层次的力度都是一个相对值。
piano,是弱的意思,缩写为P,P越多就越弱,最多可有5个P,那就是极弱极弱。forte,是强的意思,缩写为f,f越多就越强,假如乐谱上标有五个f,那就是相当强。
扩展资料
演奏中力度的控制,要同音乐的内容统一起来,心中有情,自己有所感动,才能发现最美的声音,才能通过力度的变化来表现演奏者对作品的艺术理解和体验。正如《琴诀》(赵晓生著)中讲的“心存异声,力各不同”,“微施内压,力有缓冲”。
在演奏中,力度对声部处理方面更是意义重大,主调音乐往往有旋律,中声部和低音等几部分。如果旋律用mf,则伴奏声部用p来衬托主旋律;如伴奏声部用mf,则旋律声部要用f。应做到旋律线条突出,中声部安静丰满,低音扎实,清晰而有弹性。
这都需要两手的不同力度控制,甚至一只手的不同手指在完成不同声部进行时,力度也不一样。象肖邦的作品,和声往往隐藏在支声部里面,都需要用不同力度区分出层次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