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与教育的目的及培养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落实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是指为达成教学预期目的选择最有效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教学目标。要根据课程标准。
和教材、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发展来确定,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来。
进行整体设计,建立目标体系。
一、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备课首要明确的问题,毕竟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导向作用.。
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学目标确定的首要依据: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以《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明确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结合教学实际,认真钻研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
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必要依据: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去教?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学生的亮点出现?只有对学生有了相当准确、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精心设计“新课引入”
一个好的新课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精心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直观、形象、具体的事物,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下愉快地学习.。
三、从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以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保证学生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既要使学生学会,又要使学生会学、愿意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组织教学.。
四、以学生为本,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课堂练习,是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如果能以学生的知识自主构建的过程为出发点,根据知识的纵、横联系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就能展现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就能让知识 教学的过程成为学习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处理、最终内化成知识的过程;实践与创新的过程.。
一个好的准备练习,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的线索,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一个好的尝试练习,能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新知.而教师要设置思维障碍,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果子”,并在知识的关键处、思路的阻塞处或学生的疑惑处加以引导、疏通、启发.。
一个好的巩固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能力的形成,纠正对新知识理解上的错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的“跳一跳,摘果子”
教学设计的依据:理论依据,教材依据,学生依据。
1 、理论依据。在语文实践过程中, 突出重点, 加强整合, 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这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精神。
2 、教材依据。实际的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 在于为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的行动方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集中体现在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中。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首先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并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分解, 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
3 、学生依据。在明确教学目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 主要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此, 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学生学习的规律是: 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运用。同时, 学习过程必须将认知过程和非认知过程结合起来。必须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需求与学习动机等。
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
教学设计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通常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一些重大的教育现象、问题或事件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它集中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的教育改革都是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故此,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 要想将教学设计理论应用到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中去,我们得弄清楚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新的课堂的必然趋势,要体现双主,就必须弱化教师的主体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帮助学生成为主体的关键。
教学设计的好处:
1、有利于教学情境创设。
2、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3、有利于合作学习。
4、有利于自主体验。
5、有利于全员参加。
6、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它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依据,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教学中的环节不是目标;教学中的活动不是目标;评价活动不是目标;教学策略不是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有效学习后的结果。它是能力和行为倾向的变化。
教学目标设计中常见的问题:目标设计主观臆断;目标不明确,模糊、笼统;目标中知识点太多;目标与教学内容不一致……。
如何设计教学目标?按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我们要明确以下问题:谁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包括多个水平、多个层次。教学目标表述的四个要素:首先是主体性,其次是具体性,第三是逻辑性,最后是指向性。目标描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目标描述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具体而又明确的。
掌握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路和具体的方法,对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基于教学目标,挖掘深度。用高阶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教育观去应对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