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毕业论文的最后一步——致谢,是许多学生既期待又担忧的部分。期待是因为可以表达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真挚的感谢;担忧则是因为担心致谢部分会被查重系统判定为重复内容。本文将详细介绍论文致谢的正确格式与写作技巧,帮助您撰写出真诚且不被查重系统误判的致谢。
一、为什么致谢会被查重?
查重系统(如知网、维普、万方等)主要通过比对数据库中的文本相似度来检测重复。致谢部分容易被查重的原因主要有:
- 模板化严重:许多学生直接套用网络上的"万能致谢模板",导致大量雷同。
- 固定表达过多:如"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等套话被广泛使用。
- 结构雷同:按照"感谢导师→感谢同学→感谢家人→感谢自己"的固定顺序写作。
重要提示: 查重系统通常对致谢部分的重复率要求相对宽松(一般允许10%-30%),但完全原创的致谢更能体现您的学术诚信和个性。
二、避免查重的致谢写作原则
1. 真诚个性化
致谢的核心是"真情实感"。回忆在研究过程中,哪些人给予了您具体帮助?他们的帮助对您的研究产生了什么影响?用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 避免套话模板
尽量少用或不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百忙之中"、"不胜感激"等陈词滥调。尝试用更自然、朴实的语言表达感谢。
3. 具体化描述
不要只说"感谢导师的指导",而是具体说明导师在哪些方面给予了指导,例如:"感谢张教授在实验设计阶段提出的宝贵建议,使我避免了方向性错误"。
三、标准致谢格式结构
虽然要避免模板化,但基本结构可以参考以下顺序:
- 开篇:简要说明致谢的目的和背景(1-2句)
- 感谢导师:指导老师(可包括副导师)
- 感谢其他老师:答辩组老师、授课老师等
- 感谢同学/同事:研究团队成员、提供帮助的同学
- 感谢家人/朋友:精神支持和生活帮助
- 感谢机构/基金:如果研究得到资助
- 结尾:简短总结,表达对未来的期许
四、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语言风格:正式但不过于严肃,真诚而不失庄重。
- 篇幅控制:本科论文300-500字,硕士800-1200字,博士可适当更长。
- 人名准确:确保所有被感谢的人名、职称准确无误。
- 顺序合理:通常按重要性和帮助程度排序,导师排在首位。
- 避免负面信息:不要提及研究中的挫折、抱怨或负面情绪。
五、优秀致谢范例(原创)
本研究及论文的完成,离不开众多师长、同学和亲友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谨致谢意。
首先,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李明教授。从选题的确定到研究方法的设计,从数据分析到论文修改,李老师始终给予我耐心的指导和宝贵的建议。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开阔的学术视野深深影响了我。
感谢实验室的王华博士和赵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和数据处理建议。与他们的讨论常常让我获得新的研究思路。
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始终尊重我的学术选择,并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坚定的支持和鼓励。家人的理解是我坚持完成研究的重要动力。
最后,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XXXXXXX)对本研究的资助。
论文的完成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新旅程的开始。我将带着这份感激继续前行。
首先,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李明教授。从选题的确定到研究方法的设计,从数据分析到论文修改,李老师始终给予我耐心的指导和宝贵的建议。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开阔的学术视野深深影响了我。
感谢实验室的王华博士和赵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和数据处理建议。与他们的讨论常常让我获得新的研究思路。
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始终尊重我的学术选择,并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坚定的支持和鼓励。家人的理解是我坚持完成研究的重要动力。
最后,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XXXXXXX)对本研究的资助。
论文的完成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新旅程的开始。我将带着这份感激继续前行。
六、查重前的最后检查
在提交查重前,请检查:
- 是否使用了过多网络模板中的语句?
- 感谢内容是否具体、个性化?
- 是否有错别字或语法错误?
- 格式是否符合学校要求(如字体、字号、行距)?
总结: 一篇不被查重困扰的致谢,关键在于真诚和原创。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真实的故事,表达真挚的情感,这样的致谢不仅不会被查重系统困扰,更能成为您学术旅程中温暖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