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览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自幼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喜爱。其诗歌辞藻华丽,情感真挚,被誉为"才高八斗"。代表作有《洛神赋》、《七步诗》、《白马篇》等。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志·曹植传原文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菑侯。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
四年,徙封雍丘王。其年,朝京都。上疏曰:"臣自抱衅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诚以天网不可重离,圣恩难可再恃。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形影相吊,五情愧赧。以罪弃生,则违古贤'夕改'之训;忍垢苟全,则犯诗人'胡颜'之讥。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是以不别荆棘者,庆云之惠也;无弃葑菲者,至德之隆也。是以含齿戴发,无思不服。臣诚鄙薄,恭节不微,虽犬马之劳,不能上报。陛下圣德,光被八极,神恩感应,灵瑞昭彰。昔者汤武革命,应天顺人,故能克定祸乱,奄有天下。陛下以神武之姿,应期受命,拨乱反正,康济生民。功高往代,德迈前王。臣诚小人,窃慕古风,虽遭明时,甘守丘壑。然犬马恋主,窃不自安。谨拜表以闻。"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帝嘉其辞义,优诏答勉之。六年,帝东征,还过雍丘,幸植宫,增户五百。太和元年,徙封浚仪。二年,复还雍丘。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曰:
"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昔二虢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奭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而窃位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退念古之授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其'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
帝览其文,虽嘉其志,然终不能用。三年,徙封东阿。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事,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遗令薄葬。以小子志,保家之主也,欲立之。初,植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子志嗣,徙封济北王。景初中诏曰:"陈思王昔虽有过失,既克己慎行,以补前阙,且自少至终,篇籍不离于手,诚难能也。其收黄初中诸奏植罪状,公卿已下议尚书、秘书、中书三府、大鸿胪者皆削除之。植撰录著赋、诗、颂、铭、诔,凡百余篇,副藏内外。"志累增邑,并前九百九十户。
代表作品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