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名臣 · 以清廉著称的三国重臣
字 孝先
毛玠(?—216年),字孝先,陈留平丘(今河南长垣)人。东汉末年官员,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以清廉正直著称,历任东曹掾、尚书仆射等职,在选拔人才、整顿吏治方面贡献卓著。
毛玠早年为县吏,后投奔曹操,因其才干和品德受到重用。他主持选举,坚持"以德行为先"的原则,选拔了大量贤才,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毛玠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清官代表,他与崔琰并称"崔毛",共同主持曹魏的选举工作。他提出的"先仁义而后功名"的选官标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毛玠年轻时为县吏,以清廉著称。当时战乱频发,他避乱荆州,后投奔曹操。
被曹操任命为东曹掾,与崔琰共同主持选举。他坚持"以德行为先"的原则,选拔了大量贤才。
因功升任尚书仆射,继续负责选拔人才。他举荐的官员大多清廉正直,受到朝野称赞。
因崔琰案受到牵连,被免官。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病逝,享年不详。
主持曹魏选举,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了大批贤能之士,为曹魏政权储备了大量人才。
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官员廉洁自律,使曹魏初期的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参与制定曹魏的选官制度,为后来的九品中正制奠定了基础。
作为曹操的重要谋臣,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玠雅亮公正,在官清恪,其选用,先仁义而后功名。
毛玠清公,吾所不及。
玠之清公,古今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