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档案
人物简介
陈寿,字承祚,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出生于蜀汉,后入仕西晋,以其严谨的史学态度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撰写了中国史学史上的不朽巨著《三国志》。陈寿的史学成就不仅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新范式,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寿之为志,文质相称,辞约事举,高简有法,诚良史之才也。" —— 《晋书·陈寿传》
人生轨迹
出生于巴西安汉,自幼聪慧好学,师从著名史学家谯周。
蜀汉灭亡,时年30岁,入仕西晋,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西晋灭吴,三国归晋。陈寿开始收集整理三国史料,准备撰写《三国志》。
完成《三国志》初稿,共65卷,包括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
病逝于洛阳,享年65岁。其史学成就永载史册。
师承关系
陈寿师从蜀汉学者谯周,谯周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和史学家,对陈寿的史学思想和方法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谯周的指导下,陈寿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史学功底,更培养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三国志》概述
《三国志》是陈寿最重要的史学著作,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共60年的历史。全书65卷,分为魏书、蜀书、吴书三部分,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其他著作
注:除《三国志》外,陈寿的其他著作大多已失传,仅存部分残篇。
史学贡献
陈寿的《三国志》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炼的文笔和独特的叙事结构,为后世史学家树立了典范。《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文学艺术的瑰宝,对后世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寿之志,质而不俚,详而不烦,可谓实录矣。" —— 刘知几《史通》
后世影响
历史评价
陈寿作为史学家,其成就得到了历代学者的高度评价。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称其"质而不俚,详而不烦";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大量引用《三国志》史料;清代学者赵翼更是赞誉《三国志》"叙事之工,实为史家之冠"。陈寿的史学精神和治学方法,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