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程普(?—约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是东吴基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程普早年便以骁勇善战闻名,在讨伐黄巾军和董卓的战役中屡立战功,深得孙坚信任。孙坚战死后,他继续辅佐孙策平定江东,为孙氏政权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主要事迹
据《三国志》记载,程普作战时常常身先士卒,曾多次负伤。在孙策开拓江东的过程中,他参与了对刘繇、严白虎等割据势力的征讨,战功赫赫。
孙策遇刺身亡后,程普继续效忠孙权,协助周瑜等人巩固江东政权。在赤壁之战前,他已是东吴资历最深的将领之一,被军中尊称为“程公”。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程普:“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虽未单独列传,但其事迹散见于《吴书》各篇,足见其地位之重要。
程普为人宽厚,虽位高权重,仍能礼贤下士。晚年与周瑜共事时,起初因年长而轻视周瑜,后为周瑜的才能与气度折服,成为其坚定的支持者。
后世影响
作为东吴开国元勋,程普的事迹被后世广为传颂。在《三国演义》中,他的形象更为丰满,成为读者熟知的“东吴十二虎臣”之首。
今日在江苏、浙江等地仍有纪念程普的祠庙遗迹,彰显其在江南历史中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