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杰出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陆逊(183年-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官至丞相、荆州牧、右都护,统摄三公事务。
陆逊出身江东大族吴郡陆氏,早年因家族卷入孙策平定江东的冲突而低调行事。后被孙权赏识,逐步提拔重用,成为支撑东吴政权的重要支柱之一。
公元222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陆逊被任命为大都督,统领诸军抵御蜀汉。
面对来势汹汹的蜀军,陆逊采取“以退为进、避其锋芒”的策略,主动后撤,坚守不出,消耗敌军锐气。待蜀军疲惫、士气低落之际,陆逊抓住战机,以火攻之计大破刘备于夷陵,史称“夷陵之战”或“猇亭之战”。
此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也使陆逊一战成名,威震天下。
陆逊不仅善于用兵,亦精通治国之道。他长期镇守武昌,辅佐太子孙登,并多次上书劝谏孙权节制刑罚、重视农耕、选贤任能。
晚年因卷入“二宫之争”(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储位之争),屡次进谏触怒孙权,遭斥责羞辱,最终愤恚而卒,享年六十三岁。
“予观其智略足以经国,议论足以匡君。” —— 陈寿《三国志》
陆逊一生谦虚谨慎,深谋远虑,是少有的文武兼备之才。他在军事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夷陵之战被誉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